笔趣看 > 帝国玩具 > 第二百八十三、四章 情报

第二百八十三、四章 情报


第二的“鸡肋”。就算有再大的利益诉求,可国企改革这是通了天的事情,绝非中船一家能够撼动体制。

        虽然有着这些困难,可中船仍然对巨型总段造船法相当关注。不是他们不想推进这项技术,而是目前有着无法解决的体制问题。

        李经理点头,面沉似水,却不知道应该向谁郁闷的发火,只好压抑着说道:“我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小胡同志开发的这项技术,相信有着改变当前世界造船业格局的能力。”

        说起来,胡文海重生十多年、快要二十年,也有些习惯了这个时代的效率。从他要做的几件事来看,除了海军,每一家的反应速度都算不上快。

        中船明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有利可图,而且是有巨额利润可期,然而限于体制,上层却始终无法推动巨型总段造船法的进步。

        空军、航空部呢85年初f14战斗机就已经送到了北航,但到了年末熊猫国产化项目组才组建完成。

        陆军倒是还好,有七十亿项目在前面勾引着,军工部门倒是能够自发的努力工作。

        然而胡文海寄予厚望的igct功率半导体,这都已经几个月的时间了,上面却迟迟没有决定。

        这个时代的中国,是一个需要下层推动上层跑的年代。小岗村的分地,推动了包产到户,马胜利的承包推动了企业改革,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倒推了市场化的进程。诸如此类,胡文海也早就已经明白,这是一个“摸着时候过河”的年代。

        下面先做出成果来,上面再给个确认。任何改革,开始都是诞生于灰色地带。

        巨型总段造船法也是如此,要靠中船自身去搞,这在体制上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只能是下面先做出成绩了,上面看到“可以”,然后再给个名分。

        所以就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推广来说,胡文海反而没有什么沮丧的感觉,因为他从来也没把希望寄托在中船的上层上面。

        八十年代的中国,总有穷的要活不下去的人或者单位,是愿意为了钱铤而走险,搏上一把的。

        只是现在还不到时机而已。

        “既然李经理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那就简单了,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胡文海整理了一下思路,不疾不徐的说道:“我手上有一家造船企业,新科重工也就是渤船的民船生产部分。要上巨型总段造船法,渤船的基础是可以的。但巨型总段造船法仍然是建立在传统造船工艺的基础上,传统造船设备仍然是决定造船速度和成本的关键因素,这个李经理也清楚吧”

        “当然,我国造船业在造船技术和工艺上,仍然距离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李经理点头。

        “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我目前承包了渤船民船部分,明年开始我会向渤船民船部分增资三亿人民币,用于引进国际先进造船工艺和设备。中船可用这部分增资引进设备,向银行抵押贷款资金,建造海军需要的大型远洋渔船。三年承包期满之后,掌握了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渤船回归中船行列,而由海军来偿还我的这笔投入,你们看如何”

        中船的李经理和池秘书面面相觑,一时有点无法理解这个有些复杂的计划。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在心里将这些关系捋顺了,然后不由为这个方案感到叫绝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三赢的方案。

        胡文海相当于白拿承包期三年内的引进设备折旧,由此带来的利润可绝对不会少。而中船也相当满意,没有风险的白捡一个成熟的巨型总段造船法船厂,有了这个样本系统内复刻那就容易的多了。

        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海军。这相当于胡文海拿出自己的钱,给海军造远洋渔船,这要怎么说才好

        池秘书心底感慨,胡文海年纪不大,可真有点急公好义的感觉了啊

        不过胡文海其实也是无奈,八十年代真的不是一个私人资本发展的好时期。在他的计划里,到九十年代初,他要做的工作不是赚钱,而是夯实根基。

        大河有水小河满,八十年代向国家每让出去的一分利,在九十年代以后都能收获一千倍的回报。三十年后就算是马云的阿里巴巴,又比的上一个中石油么华为能比得上工商银行么

        胡文海看的很清楚,中修是读做中特社,写作guojiazibenzhuyi。再怎么改革,始终是公有制为主体。在国家相关产业在的话语权,其实是比金钱更加有力量的东西。

        以新科如今的体量,真是再要发展,那就绝无在国内社会上保持这样低调的可能了。而在八十年代这个时候,搞出一个全国皆知的私企旗帜来,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嫌弃死的不够快啊。

        他给自己的定位,应该是拉着国内这些笨拙的国企和体制内的力量小步快跑。从下而上,尝试引导一些行业的提前成熟。

        钱这东西,说实话他想赚多少都能赚的到。重生后小时候他甚至想,上天虽然没给他什么重生后的特异功能金手指,可脑袋里的知识,却堪称金大腿级别。

        只要他想,九十年代后,随便做什么产业成为世界首富都不算很难的事情。

        可人总要有些追求不是钱如果不是问题,那当然就要追求一些自我实现方面的满足。

        要说烧冷灶效果最好的,除了现在穷的叮当三响,未来注定要高富帅的海军,还有哪家

        胡文海是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也要抱紧了海军的大粗腿的嗯,现在还不粗,不过他会赶快把这条大腿养粗了的。

        池秘书怀着复杂而激动的心情,看向中船的李经理,再看向渔业局的邵局长。会议室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本帐。

        但是不管如何,这间会议室里此时说话最管用的三个人,已经达成了共识。

        “我想我们能接受这个方案,当然,这需要我们中船王总经理的亲自首肯,以及公司党委会议的通过。不过我先表个态,我个人倾向于支持这个计划。”

        李经理这番话让池秘书高兴了不少,邵局长则接着说道:“渔业局当然没说的,我们一定全力支持海军开发远洋渔业业务。除了资金,技术、人员、资料,我们都可以拿出来和海军的同志们合作”

        “谢谢,太感谢了”池秘书欣喜不已,对邵局长充满感激的点了点头。

        “等一等,请大家等一等”

        突然,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响起。魔都水产大学的郎教授站了起来,皱眉道:“各位领导,你们上层的合作我不懂。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我必须先说出来,这也是我今天出现在这里的意义。”

        他沉稳的等着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这才接着说道:“我仅就我的专业领域提出一个问题,即使是通过改造福清级补给舰搞远洋渔业服务和海上加工,远洋渔业资源资料、世界海洋水纹资料,以及远洋航行等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就我所知,在这方面我国的积累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没有这些资料,就好像古代商人去草原寻找游牧民族交易,却不知道如何追逐水草来找到游牧民一样。最起码,我们手上要有一个世界各大渔场,远洋渔船分布的资料吧”

        听到郎教授这么说,会议室里所有人顿时又看向了胡文海。而胡文海,则看向了一直以来几乎没有丝毫存在感的总参三部的那名“某技术军官”。

        第二滑。但是目前看来,kgb衰退的情况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技术军官从随身携带的文件包里,拿出一份文件,交给池秘书:“在我们提出交易的要求之后,kgb的反应非常奇怪。kgb上层对交易并不热心,基本上没有什么回应。但是乌克兰kgb系统,尤其是尤利娅的家族对这个方案却相当热心。我们现在有一定的理由相信,科罗廖夫代表的应该不是kgb的上层,而是乌克兰本地kgb系统的利益。”

        “这说明什么”池秘书翻开资料,一目十行的扫视着这份绝密报告的内容。

        “这说明很多问题,kgb的削弱应该是苏联大环境使然,恐怕在大环境改变之前不会有所改善。而由于kgb系统的衰退,kgb下层的一些势力,已经在迫不及待的寻找其他出路。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kgb实力派对风向的判断,总是最为灵敏。”

        池秘书看完资料,合上了文件说道:“好吧,这些大方向的问题我们暂时不谈,就说说海洋资料的问题。”

        “kgb的收缩必然带来经费问题,科罗廖夫的家族在乌克兰势力不小,能够接触到相当数量的远洋捕鱼资料。而且由于苏联在kgb投入上的减少,资金陷入困窘的情况下,有很强的动机倾向于与我们合作。实际上科罗廖夫这次到来,很可能就掌握着一部分很重要的资料。”

        “这么说,科罗廖夫和他背后的势力,很满意我们的交易了”

        “非常满意”技术军官大点其头,竟然显得有些兴奋:“鸭绒服在苏联受欢迎程度很高,科罗廖夫甚至表示,不仅是这一次,而是希望与国内就鸭绒服的交易持续进行下去”

        能够与一支实力强大的地方kgb势力建立交易通道,这对国内情报系统来说,确实是太有吸引力了。

        池秘书有些惊讶的看了胡文海一眼,没想到他不过是随口一说,竟然就点到了苏联人的g点上。看样子,苏联人的日子恐怕还真是不好过。

        这苏修,什么时候竟然这么困难了连羽绒服这种轻工品都能让kgb冒着危险与中国走私交易,难道他们国内连羽绒服都供应不上

        而胡文海则是凑巧蒙对了,还是早就已经对这个趋势有所了解

        池秘书悄然收回他对胡文海探究的目光,有些振奋的点头道:“不错,如果科罗廖夫和他背后的势力能够拿出足够有吸引力的筹码,我看这个业务也不是不能做。如果情报战线上有需要海军帮忙的地方,尽管和我打招呼”

        池秘书并不知道,他这一番话,在未来会为海军带来多么大的利益。不过胡文海听到他的这句话,却突然眼睛亮了起来。未完待续。[笔趣看  www.biqukan.com]百度搜索“笔趣看小说网”手机阅读:m.biqukan.com


  (https://www.biqukk.cc/0_886/6316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