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穿越之末世女的年代生活 > 第11章 第11章

第11章 第11章


“大哥,小日子挺美的,是吧。”

        玉华突然来了这么一句,顿时把玉林的喜意都给吓没了。

        这丫头又打啥鬼主意,阴阳怪气的。

        这些日子早出晚归的也是在有意的避开这个妹妹,这妹妹也不知是怎么的了,自从挨了自己两下打,在外面待了一天后就大变样了,这种变化说不怕是假的。

        “玉华,你在家啊,没和你二哥上山啊?”

        “这都马上吃饭点了,上什么山,再说你忘了,我二哥手受伤了,得养几天。”

        玉林问完就后悔了,这咋一吓嘴都瓢了呢,赶紧往回描补:“哎呀,我这个脑袋,今天太高兴了,连话都不会说了,咋,在这等大哥,有事?”

        玉华拉着玉林又去了俩人上次谈话的地方。

        一见这地方,玉林就头疼,这有心理阴影啊,小声说:“玉华,咱能不能换个地方说话,这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多不方便,咱进屋说不行么?”

        “不行,啥时候你把媳妇娶回来了,咱俩啥时候换地方,上次不是坐的挺稳当的么,咋就不能坐了,快,坐下,一会就吃饭了。”玉华一把把玉林拽了下来。

        打不过、说不过,不听人家的还能干什么呢。

        委委屈屈的玉林只能坐在树墩子的边边上。

        “你去找翠花姐了吧,瞧你那得意的劲,满面春光的。”

        玉林一脸吃惊:“你咋知道的,那么明显么,不能啊,我都很注意了。”

        “不能再明显了,你这两天又去找订单了吧,咋样?”

        说起这事,玉林就有点丧气:“不太好,这三家也只是对现在送过去的菜满意,也没说继续要,我问人家,人家都跟我打马虎眼,看起来够呛。”

        “其实这菜卖也是一时新鲜,本来这就长不了,不想点别的办法,也就这么几天的事。”

        玉林不解,这也有点太快了吧。

        玉华继续:“咱这地方就是山多,随便上哪都能薅两把菜,那市里边上又不是没有山,咱们也就能在菜最少的这几天弄点辛苦钱。”

        “那咋整,这也没几天了啊?”玉林刚上来的精气神瞬间就没了。

        “平时的我看你也不傻啊,咋这时候脑子不转个了,这菜能以咱村的名头出去卖,其他的不也行啊。

        再说了这也不是咱家一家的事,这是咱一村的事,你当然得去找老支书和马主任了,你还能把这事抗下啦咋的,只要抓住这销售员的位置,你就够厉害的了。”

        玉华说完拍拍屁股走了,留下玉林一个发呆。

        吃晚饭的时候,玉林还在想这事,吃饭都吃的心不在焉的,看的李母干着急。

        第二天玉林又开始了早出晚归,不是去市里就是在村委泡着。

        这些日子玉华又轮上上了几次山,把市里要的菜都采齐了,果然十天一过,钱结了就没有后续了,搞得玉林每天都唉声叹气的。

        -------------------------------------

        当当两声,这是上工的钟声。

        李家人都集中到了场院,包括玉康和忙得不见人影的玉林,春耕就是农人的最要紧的时节,这时候村里要是哪个不长眼的出来冒头惹事耽误了农时,老支书能拿着鞭子抽死他。

        玉康吃了一个多月的药眼见的有起色,前几天还跟着玉林上市里的医院找那京都来的中医换了药方子,那大夫说恢复的很好,只要继续吃药不用半年就能好。

        大夫说可以适当的锻炼起来,春耕就把玉康给带了出来,不干活,多走走,认识些同龄的小孩子都是好的。

        玉华在分工的时候很是出了把风头,记分员和老支书本来是把玉华分在少年队的,那都是些半大孩子,比较好记工分。

        在玉华极力争取下,并举起了两百多斤的磨盘后,终于分到了工分最高的队伍中,都是些年轻力壮的正当年的汉子。

        众人看了眼那磨盘,有种恍惚的错觉,这磨盘难道今个轻了,这样大的磨盘村里也没几个,好些人家家里都有个小的,好几个自认力气大的汉子上手去试了试,果然不行,这老李家的丫头是吃了啥灵丹妙药了吗。

        北河村这地界,能耕种的平地只在靠近村子的地方有那么几块,剩下的都是山坡子地,所以北河村的粮食作物都是苞米、大豆和高粱之类的,像水稻啥的是没有种过的。

        上一年种的苞米根这里叫苞米栅(zha)子,好多地方都是收了苞米把栅子刨出来,收拾干净了回家烧火,北河村这守着大山,随便上山弄点不成材的就能烧好长时间,所以就得在耕地之前把苞米栅子刨出来烧掉。

        玉华现在干的就是这活,这是村里北山上的一块地,面积不小,李家人就分到了四份之一。

        老支书嫌弃有人磨洋工,就按家的分地干活,要是哪家最后活没干完就扣工分,干完了再按照干的多少分工分。

        村里绝大部分人都同意,只有那极个别爱偷懒耍滑的经常逼逼赖赖的,但都被老支书镇压的死死的。

        北河村里凡是能动的基本上都在地里,这天玉华正在当着老黄牛拉犁,村里就两头牛,平时都跟宝贝似的供着,生怕累着饿着,就指着在春耕秋收的时候出力,可再怎么出力也就两头,所以这壮劳力就成了犁地的主力。

        村子里向来都是力气大的拉犁,力气小的收拾地里的苞米杆子之类的。

        玉华在前头拉着犁,不停的催促后面扶犁的玉林:“大哥,你能不能快走几步,我在前面还得催着你走,你看人家都是后面撵着前面走,你羞也不羞。”

        玉林满头是汗,呼哧带喘的说:“羞什么羞,你走那么急干啥,这块地又跑不了,咱慢点不行啊,干完了活你有事还是咋的?这老二咋还不回来,回来替替我。”

        玉华用手遮了遮阳,想着明天一定要带个草帽出来,春天的日头也挺晒人。

        听了玉林的话,玉华把声音放小了些说:“还能干啥,咱家没肉吃了,你没发现啊,我准备早点干完活,上趟山,弄点肉吃,这么累的活,不吃点肉咋行。”

        一提到吃肉,玉林顿时感觉身体又充满了力量,抬起头看着玉华的背说:“哎呀,你早说啊,那咱再快点,你上山用不用大哥去,大哥最近也和你二哥练来着,力气大了不少,帮你扛个东西啥的没问题。”

        玉华看了看天色,还是有点晚了,带上大哥也成:“行,那一会你和我二哥一起跟我走,咱们去弄个大东西,回头给我大嫂家也送去点。”

        玉林听着玉华说大嫂,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反应过来后那是整个人都甜滋滋的,还能给翠花送肉,这下老丈人见着自己肯定不能眼不是眼,鼻不是鼻的了。

        想起春耕之前那几天,玉林觉自己身上又开始疼了。

        在春耕的前几天,玉林跟李母坦白了和翠花的事,话刚撂地就让李母好顿削,这次可不是拍两巴掌的事,而是拿着条子狠抽了一顿。

        这时候还讲究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下里谈对象的极少,就算是俩人看对眼了,那也是告诉家里赶紧办事的,像玉林俩人这两年多的那还真少见。

        在李母心里这女人的名声顶顶要紧的事,一个不小心都得扯出人命来,自家这个儿子和人翠花谈了两年多,这中间要是那让人发现了,自己家这是个儿子还好,人家王家姑娘咋整,就算是结了婚,那外面的名声也都完了,还能连累到子女身上。

        李母对大儿子这一做法很是不满,打一顿先解解气,也是给王家人看的,这表明自己家这面事先并不知详情,先把态度摆明白了,这时候人家女方看的也就是男方的态度和做法了,这要是拿着先处对象这一点来要挟人家,那就太下作了,以后也过不好日子。

        李母撂下手里抽人的条子,就开始翻箱倒柜的划拉东西,凡是能拿的出手的都给找了出来,就这还怕人王家人看不上。

        翠花是王家唯一的姑娘,王家人正派,姑娘教的好,灾荒年月里多少人家拿自家闺女换了粮,人王家就挺了过来,就冲这一点自家就得更看重几分。

        “玉华啊,你看咱拿点啥上人王家的门,这东西拿少了,我这心里都不踏实。”李母要玉华给出出主意。

        玉华上手扒拉了炕上的东西,还真没啥好的,这家里就这一个来月日子才好起来,李母还是个俭省的,怕小儿子药钱不够,一分钱当两分花,这能有啥好东西。

        “娘,你不是有个姥姥留下来的银镯子么,你把那个带上比啥都强。”

        李母犹豫起来:“那是给你留的,这不行。”

        “我的娘啊,那镯子是个银的,你闺女这么能干,啥样的没有,咱先把眼下的过了再说,等明个我在上趟山,弄个猎物回来,不就成了。”


  (https://www.biqukk.cc/25745_25745221/198205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