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高门女 > 第二百八十六章 形势

第二百八十六章 形势


九月,大楚与大燕的议和失败,两军交战于梁州城。

        一个月之后,大燕征南将军尉迟成攻下梁州城,接着占领南梁郡,直逼徐州,副将折冲将军贺赖顺,率一万人在南线,连下南颖川郡、陈郡两地。

        大楚安东将军刘宇退守徐州。

        正值大燕节节胜利,大楚连连败退之时,建康传来消息,大楚皇帝崩逝。

        自古兵不伐丧。

        平城朝廷宣布班师,东线退出徐州,南线退至陈郡边境。

        同时,派遣待中、光禄大夫、开国县伯邓伉,大鸿胪卢秦赶赴建康吊丧。

        大楚皇太子于灵前,即皇帝位,改元正康。

        半月后,九江王萧炎于封地起兵,弟淮南王、汝南王随后响应,拱卫京都建康城的扬州军队,早前已全部调往前线,只唯守卫建康的羽林卫,萧炎一行人等,势如破竹,兵下建康城,杀入皇宫。

        登基仅仅一个月的正康帝被赐死,谥号为废帝,七子皆诛灭。

        随后,萧炎登上皇帝位,年号为元德,命谢尚书为和谈使节,与大燕议和,同时,大封功臣,弟淮南王、汝南王,封地各益增封五县,庐陵县公桓裕,升为庐陵郡公,增益三县,并出任征北将军、使持节,都督扬徐二州军事。

        至于王府等人,不一详叙。

        大燕与大楚议和成功,双方以现有驻军为边界。

        半年后,淮南王犯事、削去七县,并降为郡王,汝南王谋逆,赐死于封地,国除。

        南地,几乎每一次权力更替,都伴随着流血政变,争斗与杀戮,这近五十年间。不断上演着父子兄弟叔侄,自相残杀,如同一个逃不开的魔咒一般。

        郑绥看着眼前的信,稍稍松了口气。

        这信是五兄郑纬派人送过来的。自从萧炎登基,郑绥就一直担心着九娘郑芊的安危。

        所幸,三个月前,湘东王萧章,改封桂阳王。长子萧焕质于建康,萧章回封地桂阳。

        只可怜萧焕才两岁,仅仅十个月大的奶娃娃。

        早在楚帝去逝前,五兄郑纬和四兄郑纭回南地后,便以守孝为名,辞去了官职,带着部分族人回临汝县。

        只听阿罗问道:“九娘没事吧?”

        郑绥抬头,瞧着阿罗巴望关切的眼神,把手中的信递给阿罗,“你自己看。”

        眼下。至少九娘郑芊和萧章是平安出了建康城。

        阿罗伸手接过信笺。

        郑绥下了榻,吩咐晨风,“你去瞧瞧,阿兄在不在曲院。”她想去看一趟阿嫂。

        话音一落,就听阿罗道:“肯定不在。”

        阿罗手中握着信笺,望着郑绥解释:“方才我下课时,见到十四郎急急去了前院,听说邓侍中和卢鸿胪,以及那位叫邢子行的尚书郎又过来,大兄请十四郎过去阮宅陪客。”

        郑绥哦了一声。这个她倒是知道一二,大兄郑经因在孝期,不在郑宅见外客,除了第一次以故旧名义在郑宅招待邓伉和卢秦。之后,就把邓伉和卢秦安置在阮世父家中,每次去阮宅见邓伉和卢秦,都会带着王十四郎。

        “我去看阿嫂,你去不去?”郑绥转头问向阿罗。

        阿罗已看完了手上的信,折好重新递给郑绥。“我就不去了,我还要去给伯母读经,时间差不多了,我该过去了。”

        “那你早些过去吧。”郑绥接过信笺,看了阿罗一眼。

        邓侍中这次过来,带了本《楞伽经》过来,说是平城新来了位西域僧人,带过来一些经书,其中,这部《楞伽经》不出月余,便在平城流传开来,大受欢迎,这次来南地,邓侍中一行人带过来几本,听闻伯母信佛,就送了一本给大兄。

        伯母得到书后,很是喜欢,只是因眼睛不太好使,如今已看不清书卷上的字,所以每日里都让阿罗过去,给她念诵一个时辰的经书。

        郑绥赶到曲院时,院子里很安静,正是晌午时分,外面的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大地,这座宅子,树木葱郁,绿树成荫,从湘竹馆一路走来曲院,处处皆是繁茂的树枝,根本不用担心会暴晒在阳光下。

        “阿嫂呢,还在午睡?”郑绥走到门口时,轻声问涉兰。

        涉兰抿嘴笑着点头,伸手指了指里面,郑绥顺着涉兰所指的方向,透过湘帘,只瞧着大嫂李氏躺在西边临窗的软榻上,身上盖着一床毯子,仔细瞧去,那毯子还是狐狸毛做的,外面裹了层粗麻布。

        这一年来,大嫂的身体虽有了点起色,不像去年那样,日日躺着,不下床榻,但身子仍旧很虚,不敢受凉受冻,所以哪怕是这样的大暑天,午歇时,仍旧需要盖毛毯。

        郑绥瞧着大嫂李氏还没有醒过来,便退出了屋子,只是才刚转身,就听到大嫂李氏的声音从里面传来,“谁呀?”

        说话时,人已经坐起了身。

        “是我,”郑绥见了,也不待涉兰回禀,掀帘走了进去,喊了声:“阿嫂。”

        李氏含笑看了郑绥一眼,“这大中午的,有事派晨风她们过来就行了,你怎么过来了?”

        “没事就不能过来呀?”郑绥坐在李氏身侧,抱着李氏的胳膊问道。

        “不是不能过来,是小心中暑。”

        “不会的,如今还没到三伏天,况且,我住的湘竹馆,离曲院也近。”郑绥瞧着李妪带着两位小婢女端着洗漱水过来,遂伸手替李氏挽起了衣袖,“只阿嫂在?”

        “明知故问。”李氏没好气地望了眼郑绥,要是郑经在,郑绥哪会这个时候过来,由着石兰服侍着她洗漱,尔后,又重新绾了个堕马髻。

        “邓世父和那个卢表兄,怎么还待在陈留,他们什么时候离开?”郑绥问完,又叹了口气,“要是阮世父一回来,他们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自去年年中,阮世父就搬去了嵩山北麓的凤凰山脚下住,很少回府,大兄郑经才敢把他们安排在阮宅,由着阮七郎帮忙招待。

        “你这是杞人忧人,阮世父虽不耐烦见这些官场上的人,但邓侍中和卢鸿胪住在阮府这事,你阿兄是先去了凤凰山,已征得阮世父的同意,才让他们住在阮府,估摸这阵子,阮世父都不会回陈留的。”

        说到这,李氏拍了拍郑绥手背,“说吧,你过来,是为了什么事?”

        “什么都瞒不过阿嫂。”郑绥一笑,接着,神色却有些黯然,“五兄来信了,九娘跟着去了封地桂阳,只是孩子留在建康。”

        李氏一听,不由替九娘叹了口气,她是有孩子的,能够体会,作为母亲是万分舍不得抛下自己的孩子,“倒是可怜了九娘和那个孩子。”郑经方才离开前,正在看书信,眉目舒展,很是轻快,说是南地一切平安,她还为之高兴不已,想来,郑经是没把信看完,后面,听到邢子行来了,就匆匆出去了。

        又或者,郑经更看重的是四郎和五郎还有九娘的平安,至于别的,不在乎……

        李氏摇了摇头,不允许自己去多想,伸手揽着郑绥的肩头劝慰,“九娘夫妇俩能平安去封地,已是大幸,不能再奢求更多了。”毕竟,去年年底始,九江王萧炎起兵,夺宫成功后,尤其是登顶后,大肆清洗政敌,许多萧氏皇族的人都受到屠杀清除,他们对于萧章,能活着出建康城,已不抱多大希望。

        郑绥点了点头。

        大兄郑经下午没有回府,直到入夜时分,郑绥带着阿一和启郎俩人来曲院,陪着阿嫂用晚饭,大兄和王十四郎才赶回来。

        一起在曲院用了晚饭,郑绥和王十四郎才离开。

        跟以往一样,王十四郎先送郑绥回湘竹馆。

        路上,郑绥还没开口问,王十四郎就先说了起来,“邓侍中和和卢鸿胪,大约这几天,就会离开陈留,邓侍中要回平城,卢鸿胪应该要前往徐州,和南楚朝廷的大鸿胪殷琛商议开通边贸的事情。”

        这些天,常听郑绥抱怨这事。

        “还有那个邢子行呢?”

        “邢尚书郎?”王十四郎愣了一下,之后,笑了笑,“他过来,是因为邓侍中在这里,要不然,他不会跑到陈留来。”说完一顿,又问道:“对了,十娘,你在南地听过,有没有听过晋康王萧和?”

        “听过,他是楚国皇族宗室,听说酷好读书,藏书数十万卷,尤其熟悉典章礼仪。”这还是她听五兄说过。

        “难怪。”王十四郎轻喃了声。

        “什么难怪?”郑绥狐疑地偏头望向王十四郎。

        王十四郎笑着轻喔了声,“萧和逃到北地来了,邓侍中把这人交给了邢尚书郎,说这人对洛阳宫室的建造会有帮助。”

        随着尉迟成和贺赖顺南征的胜利,随着南地皇室,大动干戈,祸起萧墙,无暇北顾,平城朝廷,在洛阳的宫室,年初已经开始动工营造了。

        迁都就是这两三年的事。

        说来,对于平城大燕朝廷的迁都之举,郑绥是抱着十二分的赞同,一旦迁都,就意味着所有官员将跟随南下,这样,她就能见到外祖父和外祖母,还有阿舅他们。(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kk.cc/35_35780/127888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