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天人图 > 第4章 北蚩国

第4章 北蚩国


天权府位于上京西郊,背靠西凉山。

        天玺十一年,春秋皇朝的皇帝陛下闻人白羽通过朝廷的威慑力,以及各种力量和手段,整合了中州万疆之地上的大半道门,及这些道门的修行资源,成立了三所专门为皇朝纳才的修行学府,天权府便是之一。

        还有两所分别是位于江南地的天枢阁,以及位于北莽地的天玑楼。

        六十年来,外界对于闻人皇室为何要通过朝廷的力量和手段来整合那些道门有诸多猜测,时至今日,那些猜测多数已经烟消云散,却仍有两条流传在坊间。

        其一,便是因为北蚩国。

        天下五州,世人将西起无垢山脉,东至东海,南起坤琼之地,北至天山险脉之间的万疆之地,称之为中州。

        北州位于中州之北,以天山险脉为界。

        北州地域广袤,向北一直延伸至极北的冰川荒原,北蚩国就统治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北州虽然地域广袤,却是一片苦寒之地,其上生活着无数天生便于人敌对的精怪妖物,那些精怪妖物在恶劣的环境中修行悟道,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并不逊于人类的贤能之人。

        那些精怪妖物中的佼佼者与一些叛离人道的人类修行之人结合,在北州创建了以妖皇为尊的北蚩国。

        北蚩国拥有久远的历史,单从历史这一面而言,北蚩国绝不逊于中州。再者,北蚩国异常强大,在中州之北,若不是有北莽地的存在,若不是有天山险脉的存在,北蚩国的大军侵入中州绝非是难事。

        但在七十二年前,春秋皇朝的新帝闻人白羽在即位之初,因要立新帝的天子之威,错杀了当时的北莽王,并将当时尚在襁褓中的北莽世子收监,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冤案。

        虽说在数年后,冤案得以平反,北莽王得以沉冤昭雪,被收监的北莽世子也在闻人皇室的扶持下坐上了北莽王的位置,但闻人皇室与北莽地之间因为这场冤案交恶,生出的间隙并没有因此消失。

        中州有谚语,天下英杰多出自于北莽,这句谚语就是在表彰北莽男儿千百年以来,在抵御北蚩国入侵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闻人皇室与北莽交恶,间隙难以弥补,若北莽地因此将中州北部的门户大开,不管不顾,甚至与北蚩国勾结,任由北蚩国妖族大军入侵,春秋皇朝难有抵抗之力。

        所以,坊间才有了这样一种猜测,认为闻人皇室整合道门成立三所修行学府,专为皇朝培养修行之人,就是在北莽地放任中州北部门户不顾时,皇朝能仍有抵御北蚩国的能力。

        其二,便是因为迦南国。

        迦南国统治着中州西南方向的六千里之地,那一片土地在地域上被称之为南州,中州与南州的分界线便是被世人称之为天堑的昆仑山脉。

        昆仑山脉呈东西走向落在中州与南州之间,号称八千里昆仑,其上有无数雪山深涧,山势奇高,不管是中州还是南州,自古以来就没有人翻越过昆仑山脉的记录。

        在昆仑山脉东隅有一条千余里长的五尺石道,这是中州与南州之间往来的最近的一条路,此路虽然近,却并不好走,凶险难测。若想走安全一点的路,那便只能从坤琼之地出走海路。

        天下五州,中州,北州,南州,西州,耳州。其中,北州面积最为辽阔,中州次之,西州第三,南州和耳州大抵相同。

        耳州位于中州西侧,自北莽地向西,出了河西走廊便是耳州地界。耳州再往西是绵延万里的沙海,沙海的尽头就是西州。

        天下并不太平,中州和耳州要抵御北蚩国入侵,而北蚩国因北州之地积寒恶劣,无时不在想着南侵。西州虽无北蚩国的威胁,但每隔数年便有血鬼和狼人从西州北面的莽林中南下,祸乱西州的安宁。

        天下五州之中,唯有南州,远离北蚩国的威胁,远离血鬼和狼人的威胁,在大6的南端,享受着太平安定。

        迦南国统治着没有内忧外患的南州,佛门玄宗兴盛,国力强盛,甚至有中州的求道者,不辞艰险,跨过千山万水,前去南州拜佛求道,并定居在了南州。

        近百年来,不断有行商和皇朝的密探带回南州的消息,说南州已经在研一种堪比一座巨岛般的钢铁海船,并且已经初具规模,佛门玄宗的无数武僧修士就将乘坐那样的钢铁海船,自西南绕海路而来,攻伐中州。

        对于闻人春秋而言,这无疑是来自南方的威胁,同样不容小觑,所以闻人皇室才会整合道门成立三所修行学府,以朝廷的手段和资源来大力培养修行之人,以抵御南州佛门玄宗的入侵。

        至于这两则传言,哪则才更接近真实,坊间中人便不得而知了。

        ……

        天权府已经立府六十一年,这六十余年来确实为皇朝培养了不少修行之人,在抵御北蚩国入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天权府的后山,也就是西凉山,在西凉山的一处石崖上,立着一尊高百尺的石像,石像雕刻的是一位美人的模样,倾国倾城,却没有人敢在面对这尊石像时生出亵渎之念,因为石像雕刻的是天权府的院长,也就是当今的帝后娘娘。

        闻人春秋整合道门,建立三所修行学府的六十余年来,这三所修行学府都是帝后娘娘罗岚在打理。若论修为境界,罗岚帝后要远远胜过皇帝闻人白羽。

        石像的右下侧六十丈处有一座矮殿,这是皇朝的督学监,督的便是天权府以及天枢阁、天玑楼这三所学府的学。

        新任的督学监的监正是一位二八之龄的女子,叫沐香草,香草美人的香草,沐香草也确实一位美人。

        对于这位年龄不过十六的督学监监正,三所学院没有人能说清楚她的来历,她的监正之位是帝后娘娘钦点的,而她即便年小,却确实有能力坐上这个监正之位。

        沐香草如今已是三境的修行之人,十六岁,三境修身而立道,如此年纪,如此境界,怕再难有人能与之比肩。

        三所学府中甚至有传言,她将是皇朝下一任帝皇的帝后。

        此时的沐香草正在入定,闭着眼睛盘坐在一张床榻上,粉色的被褥,粉色的衣裙,这都是少女的颜色。她的正前方有一扇巨大的窗,偏斜的月光从窗中照入,映在她的脸上,她确实是一个美人,五官精巧绝伦,不施粉黛,面色从容恬淡,淡得就如同照在她脸上的那缕月光。

        不多时,沐香草从入定中醒来,或许是今夜的入定没有达到她预期的效果,她的双目在睁开时射出两道不悦的冷芒,冷芒只维持了短短一瞬,便就被恬淡的月光和她恬淡的神色掩盖。

        沐香草起身下床,走向窗前,粉色的长袍在月下溢着流光,烘托着少女玲珑别致的身形,以及娇美。她几步走到了窗前,趴在了窗台上,托着腮,望着石崖下的天权府,目光接着远眺,望向几十里外的上京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片刻之后,她向左撇过目光,望向石崖上帝后娘娘的石像,她转过身,正面朝向石像,微微欠了欠身,行了一礼。

        对于沐香草而言,她最敬畏的人不是无相山上那两位名满天下的老人,不是皇朝的帝王,而是帝后娘娘。

        常人想到帝后娘娘,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无相山,沐香草也不列外,因为帝后罗岚就来自无相山,并且曾是无相山的圣女。

        如果说当世之中州,有谁能真正凌然于皇权之上,那便只有无相山上的那两位老人,因为他们是神使。

        五州之大,贤能之人无数,若要排名出第一第二,这个第一第二必定不会是北蚩国的妖皇,必定不会是西州无量山圣道的尊主,必定不会是南州佛门和玄宗的尊主,只会是无相山上的那两位老人。

        有传闻称,当今之世间,无相山上的那两位老人是仅有的可以称得上是登上凡入圣之大境界的人物。甚至还有传言称,那两位老人已经活过悠久的岁月,仿佛不死,在天地初开时,便就在无相山上。

        而关于那两位老人的神使之称,也并非是世人对他们的敬称,或是恭维之言,而是那两位老人该有如此称号。

        中州世人皆知,无相山位于渤海之滨,无相山上有罗氏人,而无相山罗氏是中州唯一一个能凌然于皇权之上的家族。罗氏圣人贤者皆有神明之力,代行神明之谕。罗氏的两位家主,也就是那两位老人,罗子和罗辰,更是四海五州皆知的两位神使,每年降雪之际,闻人皇室、耳州诸国,以及南州佛门和玄宗,都会派遣使者,上无相山进行朝拜。

        在中州有史书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罗氏的圣人贤者,便就是说那两位老人,曾有过两次依神明之喻,以无上力量在五州青史上抹上鬼斧神工的一笔。

        中州有奇书,名曰,《异域传》,其上有记载,“中州之西南,有异域曰火树国,亦被称之为火源之国。然,中州与遂明交壤之地,天降神石阻两地互通之道,此神石方百里,名曰天磐。”

        中州的史书文字对于无相山罗氏圣人贤者的第一则记载就关于这个火树国,

        那则记载中写道,“传闻万年以前,人血皆是冷的,如同蛇蛙,入冬便要进入长眠。又因无火源,若蛮荒之兽,皆以生食。神明见此状,便降喻于无相山,罗氏圣人贤者得之,先敬神明之言,后得神明之力,以剑劈开阻隔在火树国前的天磐之石,天磐之石因此裂开,幽谷一线天因此而生。罗氏圣人贤者就是以那一条幽谷一线进入火树国,从火树国取回火种,人血因此才变热,人心因此才有了血性,人世因此才有了刀耕火种,有了文明。”

        而史书文字关于无相山罗氏圣人贤者的第二则记载则是,“谣传神居于海上,三千年前,罗氏圣人贤者又以神明赐予的强大力量,圈海寻神,最终找到了神明,并且再次得到了神明的力量。”

        至于罗氏圣人贤者再次得到的神明的力量究竟是什么,世人自然也无从得知。

        (本章完)


  (https://www.biqukk.cc/40_40654/155799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