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1621之大变革 > 第71章 71.定价,推广

第71章 71.定价,推广


交城商会会长梁赞家中,吕梁营的代表胡振江、白世镜和晋南的商人代表王振江分坐两边。

        “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五类品质分别对应什么样的价格?”王振江在得到白世镜的回答后问道。

        白世镜回道:“以前双方的交易,都是以车为单位的,这在交易量不大的时候还可行。但是,以你我两边接下来的交易量,这种方法就对双方不利了,因此,我方希望新的定价标准是以斤为单位,以品质划层次。”

        紧接着,白世镜就把谭良栋拟好的价格表递给王振江。

        王振江扫了一眼,道:“这个我需要跟众商家商量一下。”

        “商量的事可以往后拖拖,此次除了谈煤的价格的事情,我们还希望能和贵方达成一些其他的合作。”

        “什么合作?”

        “交易交易,就是互通有无,我们把煤卖给你们,也希望能从你们那里购买一些东西。”

        王振江笑道:“这个你们完全可以和商家们直接去购买啊。”

        白世镜摇摇头,道:“我们购买的东西量很大,门类也很多,最好的办法还是做个约定,达成合作,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那好,你们需要什么东西?”

        胡振江拿出一张清单,递给王振江。

        “硫磺?一套活字印刷设备?”王振江拿到清单看到写在最右侧的这两类物资,眉头轻皱。

        自谭良栋在柳林设火药局以来,原料一直是限制火药产量的瓶颈,木炭好说,硝也可以用土法制取,唯独硫磺,很难制取,还有其他一些制取火药的关键原料,在柳林根本无法获得或制取,谭良栋把它们都写进清单里。

        至于活字印刷设备,谭良栋也很需要。五月中旬,第四茬土豆收获,此次一共种了四亩,共收获两千五百斤,平均亩产六百斤,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要知道在此时的北方,年景好的时候,上好的地夏种麦秋种粟,一年下来一亩地收成也就四百斤。

        余生统计完土豆的收成后,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谭良栋。谭良栋得知后,并未感到多惊讶,后世土豆作为高产作物,基础水平就是亩产两千公斤。当然,此时跟后世没法比,后世用的土豆种是专门培育出来的,再加上土地上化肥、良好的灌溉系统、打农药除虫害、科学的种植方法,完全没得比。

        收获了两千五百斤土豆,谭良栋让一直参与种植的三位老农把能做种子的小土豆挑出来,准备把土豆全面推广出去。余生跟着种了四茬,期间一直在记录着土豆的各种情况,包括如何播种、浇多少水、上多少肥、除草除虫等,并给起名为《土豆志》。

        谭良栋翻看了《土豆志》,感觉有些无语。这个时代文人的通病,书面语全是文言文,这让谭良栋如何把《土豆志》作为土豆种植说明书推广下去,负责宣读的吕梁营教习认字还行,解释文言文就难为他们了。谭良栋让余生把《土豆志》改为白话本,余生一开始很不情愿,谭良栋索性给放了个大招,帮余生刊印《土豆志》,条件就是得有一个白话版本的。

        除了印《土豆志》白话版,谭良栋还准备开设兵工学堂,专门接收吕梁营将士的孩子,教他们学习如何炼铁炼钢。学堂的小孩们一共有两本教材,一本是谭良栋编的《科学入门》,一本是炼铁坊匠师们口述、余生记录的《炼铁手册》。谭良栋为了从匠人们手里套出好东西,可是付出了不少代价。

        无论是推广土豆还是开设学堂,谭良栋都很需要一套活字印刷设备。

        王振江却是有些为难,硫磺还好说,可以以采购药品的名义囤积一批,问题在于活字印刷设备。历朝历代都对书籍的流传控制得很严,会打制活字的匠人们都在官方的匠作局,手里有活字印刷设备的书局也都在朝廷有备案。

        白世镜看到王振江脸色很为难,轻声问道:“王掌柜的,有问题?”

        王振江摇摇头,继续看下去,后面的都是一些日常用品,倒不那么为难。看完清单后,王振江问道:“不知这活字印刷设备是谁所要?”

        一直坐在另外一边的谭良栋听到后,径直走过来,道:“活字印刷设备是我要的,这个很重要。”

        王振江深吸一口气,道:“我和商家们商量商量。”

        梁赞家外面,众商人早就等的不耐烦了,王振江出来后,呼啦一圈全部围到他跟前,吵吵嚷嚷。

        王振江压了压手,让人们安静下来,挥着手中的单子道:“诸位,吕梁营要和咱达成新的协议,看到我手里的单子了吧,一份是新的煤价,一份是以后他们要采购的东西。”说完后便把两份单子上的内容念给众人。

        当王振江念完煤的新划分标准和对应的价格后,众商家沉默,品质划分的越细,中间商就越不好做手脚,谭良栋的这一做法会让一些不良商人少不少收入。当王振江念完谭良栋拟的采购清单后,众商家的呼吸沉重起来,听王振江的口气,谭良栋的采购是长期的,一个稳定的大买家没人会放过。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众商家同意了谭良栋定下的煤价,但相对应的,商家们也把谭良栋采购清单上的物资价格往上提了提。

        屋内,王振江把众人的决议转达给白世镜和胡振江,白世镜觉得采购物资的价格偏高,特别是最大宗的布匹。除了硫磺和活字印刷设备这样的特殊商品外,双方又讨论了其他各项物资的适宜价格,一谈就谈了三天。

        三日后,价格谈拢,在众商家的见证下,谭良栋和王振江互换了一份契约,两份契约上都签了双方的名字。

        胡振江看着谭良栋和王振江互换了协议,觉得这位吕梁营的千总愈的让人看不透,作为一位朝廷官员,和处于四民之末的商人合作还定契,胡振江不知道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还是谭良栋异于常人。

        交换协议之后,吕梁营和晋南的商人们完成了交易,并按照协议内容,约定了下一次的交易数量。对于活字印刷设备,王振江特意找了一次谭良栋,以王家的背景和实力,拿出一套活字印刷设备问题并不大,但王家凭什么用自己的人情去做对吕梁营有利的生意,王振江找谭良栋正是要说明这个问题。

        谭良栋知道王振江的难处,说实话,要不是谭良栋自己控制了柳林和周边的村子,他是不会推广《科学入门》这样的书。

        明清时代,所有的私学、公学、书院传授学生的都是四书五经,若是学堂教授其他的书,一旦被学政官现,轻者革掉讲师身份,重者就是一场文字狱。

        王振江对着谭良栋道:“谭千总,希望您能理解我的难处,王家不是我一个人的王家,很多事情我是无法去办的,这套活字印刷设备单凭我自己是无法拿出来的。”

        “我知道,既然这样的话,你,或者说你们王家,需要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给我弄来一套活字印刷设备?”

        “谭千总,我听说那‘活曹操’罗贼在岢岚州那里是绕过了吕梁营的驻地,不知这事?”

        谭良栋道:“有这事,罗汝才跟吕梁营碰了下,然后就绕道走了。”

        见谭良栋证实,王振江有些兴奋道:“这就好,谭千总,整个永宁州的商道现在都很乱,我们王家的商队需要吕梁营的保护。”

        “那活字印刷设备?”

        “到时一定亲自送到柳林!”

        “成交!”

        吕梁营和晋南的商人们落实了协议,交城的事就告一段落。在回去的路上,谭良栋和白世镜并行。

        “白世镜,咱们和晋南的那些商人们达成了这样的合作,你有什么想法没?”

        白世镜思索了一会,回道:“千总,我觉得这样很好,把煤价和采购定了下来,以后到交城交易就能省去繁琐的讨价还价过程,并且我们自己所需要的物资也可以一并到位。”

        “你说的很对,现在的柳林就是一座大军营,吕梁营的一应供需基本都来自柳林,而柳林的物产又过于单一。白世镜,你现在在柳林也算是有些名气,有没有想过在柳林也组建一个商会?”

        “这……”白世镜还真没想过建立商会,以前的柳林太穷了,虽说煤炭资源丰富,但矿主们赚了钱要么买了地要么埋在地下,矿工们穷到连煤都烧不起,整个柳林几乎没有像样的商业活动。

        谭良栋入主柳林后,煤矿改制、压制盐价、推广土豆,矿工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购买力比以前强了一大截,整个柳林的商业活动日益活跃,涌现出不少像白世镜这样的商人,把以前柳林的大户们完全压了下去。

        “组建一个商会,把柳林的商人们都团结到一块,这次和晋南的商人们订的协议给所有人宣传一下,以后所有的采购全部走这。”谭良栋继续道。

        白世镜静静的听着,纵观谭良栋在柳林的所作所为,从来都是一步接着一步,白世镜可以肯定谭良栋让他组建商会有着自己的目的。

        (本章完)


  (https://www.biqukk.cc/43_43181/163798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