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永世帝唐 > 第 三 百 章:双喜临门

第 三 百 章:双喜临门


由于程咬金的会做人,不但一场尴尬化为无形,李孝恭四人反而对他生出感激&1t;/p>

        之情。&1t;/p>

        李世民对程咬金的小把戏见怪不怪的,等他们客套完了之后,他对王雄涎等人&1t;/p>

        说道:“某现在就任命尔等为我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助教!”&1t;/p>

        二十四人慌忙单膝跪下,“臣,恩谢太子殿下!”&1t;/p>

        终于将这些人收为麾下,李世民高兴的将王雄涎扶起,“尔等师承淮阳侯,可&1t;/p>

        不能让淮阳侯丢了颜面啊~~~”&1t;/p>

        王雄涎后退半步,躬身应道:“臣等定当鞠躬尽瘁!”&1t;/p>

        “哈哈哈好!”&1t;/p>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1t;/p>

        感受到王雄涎结实的身体,他更是高兴了。&1t;/p>

        殷清风见侄子们有着落了,他轻声的对李承乾说道:“从城外你阿耶封赏宿国&1t;/p>

        公开始到现在的任命,你要仔细体会你阿耶的用人之道。”&1t;/p>

        李承乾也轻声的说道:“就像阿耶现在也没封赏阿兄,就是用人之道吧。”&1t;/p>

        殷清风欢喜的揉了下他的头顶,“没错。小到一个商铺,下到一个国家,用对&1t;/p>

        人了生意会兴隆、国家会兴旺。用错人了则反之。&1t;/p>

        你阿耶看似当场封赏,但之前他对宿国公、对王雄涎等人都有了解,清楚他们&1t;/p>

        的忠心和才能。&1t;/p>

        帝王只有一个人,不可能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必须要学会掘良臣、使用良臣。”&1t;/p>

        李世民鼓励完王雄涎,回头刚想和殷清风说些什么,结果看到了殷清风对儿子&1t;/p>

        的亲昵和儿子对殷清风仰慕的画面,他心里竟然有些嫉妒。&1t;/p>

        这一刻,他都有把儿子从殷清风身边夺走的冲动。&1t;/p>

        但一想到朝堂上每天有政事要处理、对文武百官要安抚要拉拢要打压等等一堆&1t;/p>

        事儿,他又暗自长叹了一声。&1t;/p>

        程咬金不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命令王雄涎等人开始表演体能训练。&1t;/p>

        武勋们看得兴致勃勃,文官们则像看热闹一般。&1t;/p>

        李世民勉强打起精神向程咬金问起设置这样的训练有何意义,程咬金因为刚才&1t;/p>

        的小插曲,收起了得意和炫耀等心思,把殷清风给他说的那些详细的解释给李世民听。&1t;/p>

        随着程咬金的讲解,李世民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了过来。&1t;/p>

        在确定殷清风又提出一条增加战力的良策,李世民笑着对殷清风说道:“不知&1t;/p>

        淮阳侯可否也送某一套王助教那样的训练服,某闲暇时也好穿着它活动活动身体。”&1t;/p>

        李孝恭等武勋早就有这念头了,即使李世民现在不说,他们也会找机会提出同&1t;/p>

        样的要求的。既然李世民话了,他们立刻把殷清风围在中间,那个说要一套,那&1t;/p>

        个说要五套的,场面一时哄乱起来。&1t;/p>

        殷清风等他们说够了,躬身回道:“训练服和作战服虽是臣专门为学院研制&1t;/p>

        的,但臣已经将生产布匹的作坊转到了学院的名下,臣的家中是片缕也没有。”&1t;/p>

        李世民和李孝恭等人一起看向人群中的殷元,学院的钱财可是都归他管理的。&1t;/p>

        殷元从人群中走出,躬身说道:“皇家军事学院负责学员们的食宿、训练器械&1t;/p>

        和着装等,所用巨大。臣与李祭酒等同僚商议后决定,向外出售训练服或布匹来补&1t;/p>

        充朝堂对学院的支出。”&1t;/p>

        李世民心知这都是殷清风的主意,他看了殷清风一眼后对殷元说道:“那某就&1t;/p>

        预定两匹。不知郧国公打算卖多少文一匹?”&1t;/p>

        殷元回道:“六贯一匹。”&1t;/p>

        根据6贽的说法:两税制前,绢一匹是三千三百文左右、两税制后为一千六百&1t;/p>

        文。再根据实施两税制四十年后李翱的说法,两税制前绢一匹四千文,米一斗两百&1t;/p>

        文。两税制后,绢一匹不足八百文,米一斗不过五十文。&1t;/p>

        殷清风不知道6贽和李翱说的是不是长安的物价,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平均物&1t;/p>

        价还是某个年份的物价。但眼下经过铜钱改制后,长安城里顶好的蜀绢是八贯一&1t;/p>

        匹,米为三十文一斗。&1t;/p>

        六贯的价格不高不低,但它的优势是新奇特,只要家中有些财力的,尤其是将&1t;/p>

        门子弟绝不会吝惜几贯钱而被别人比下去的。&1t;/p>

        就像八十年代兴起女排运动服、九十年代流行军装一般,迷彩服一旦通过永业&1t;/p>

        集团加盟商的渠道推到市场上,大卖是肯定的。而且,还能兴起一阵尚武的热潮。&1t;/p>

        李世民买两匹是给自己穿的,但其他人家里可不止一个男子。而且,他们还有&1t;/p>

        一大帮子的亲朋故旧呢,拿这个最时髦的布料送礼多有面子啊~~~&1t;/p>

        李孝恭等人不可能现在就向殷元订购,只是向他问起商铺的位置。&1t;/p>

        这个话题结束后,李靖带人走进了学员们上课的教室。&1t;/p>

        教室里的,除了李世民外,所有人对黑板和粉笔升起了极大的兴趣。萧瑀和唐&1t;/p>

        俭干脆拿起粉笔实验了一下。&1t;/p>

        这一试,萧瑀激动了。他抓住李靖的手,“代国公,既有此利器为何不献于朝堂?”&1t;/p>

        李靖当初也问过殷清风同样的问题,当时殷清风说他年少言轻,但现在不是拿&1t;/p>

        出来了吗。&1t;/p>

        李靖当然不能用殷清风的话来回复萧瑀,他说道:“这是淮阳侯新研制出来&1t;/p>

        的,等得到殿下和诸位同僚认可后再献于朝堂也不晚。况且,皇家军事学院就不属&1t;/p>

        于朝堂了吗?”&1t;/p>

        萧瑀被怼得没话说了,只要眼巴巴的看着李世民。&1t;/p>

        李世民笑着说道:“郧国公,该不是这黑板和粉笔也要出售吧。”&1t;/p>

        殷元道:“正是!但学院可以向国子监捐赠一百套黑板和粉笔。”&1t;/p>

        本来还在犹豫的新任国子监博士于志宁不服了,“国子监愿出钱自行购买!”&1t;/p>

        国子监里读书的学生可不怕买不起书,但这天下有多少人是买不起的?太多了!&1t;/p>

        家境贫寒的子弟如何能读到书?向别人借书然后回去抄录!如果借不到咋办?&1t;/p>

        那就没书读喽~~~&1t;/p>

        但有了这黑板就不一样了。&1t;/p>

        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们在下面记。一个学堂里只要老师有书,就可以不受限&1t;/p>

        制的招收学生。&1t;/p>

        这等教化之功的利器,竟然是军汉们捐给天下最高学府的国子监?这是赤果果&1t;/p>

        的打脸啊~~~&1t;/p>

        殷元当然不和他争这个,目的达到了就好。&1t;/p>

        至于捐赠的说辞,是他儿子提的。殷清风说,送给他他可能不珍惜不在意,但&1t;/p>

        这是他自己掏钱买的,那就不一样了。&1t;/p>

        虽然殷清风打算将来要搞八年义务教育,但先把黑板和粉笔先拿出去从富人手&1t;/p>

        里收一拨钱也不错啊。&1t;/p>

        现在国子监都带头买了,其他人还顾忌什么?掏钱买吧~~~&1t;/p>

        每个教室能坐下三十六个学生,为此,殷清风建了近五百个教室。&1t;/p>

        所有教室里面的内容都一致,在又看了两间教室后,李靖将人带到了办公楼。&1t;/p>

        教学楼里的一楼依据兵种的不同,分为刀兵、盾牌兵、骑兵、弓弩兵、辎重兵&1t;/p>

        等等教研组。&1t;/p>

        不同于现代的教研组是一个大的办公室,这里的教研组只是会议室,每个老师&1t;/p>

        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办公室分为内外两间,内间为临时休息的地方。&1t;/p>

        二楼是行政办公室和会议室。祭酒、博士、财务等等在这里办公和召开全院范&1t;/p>

        围的会议。&1t;/p>

        三楼只有三间屋子:资料室、沙盘推演厅和参谋部。&1t;/p>

        正对楼梯的是沙盘推演厅。&1t;/p>

        李世民等人看到门上这五个字的时候就兴奋了。&1t;/p>

        中有记载:汉建武八年光武帝征伐天水、武都一带地方豪强&1t;/p>

        隗嚣时,大将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使光武帝顿有“虏在吾目中矣”的感觉。&1t;/p>

        欧洲关于沙盘的记录,最早是一八一一年,普鲁士国王菲特烈·威廉三世的文&1t;/p>

        职军事顾问冯·莱斯维茨,用胶泥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战场模型,用颜色把道路、河&1t;/p>

        流、村庄和树林表示出来,用小瓷块代表军队和武器,陈列在波茨坦皇宫里,用来&1t;/p>

        进行军事游戏。&1t;/p>

        至于把沙盘广泛运用到军事训练,则要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了。&1t;/p>

        至于马援做出来的沙盘是不是最早的,没人能考察清楚。但唐朝时,沙盘作业&1t;/p>

        已经是一个很娴熟的应用。只是这时的沙盘所使用的材料和测绘等,和书中马援使&1t;/p>

        用得差不多,显得很粗糙。&1t;/p>

        殷清风做不出胶泥,只能用黏土来代替。&1t;/p>

        黏土做城墙、山峦和道路、木片做房屋、河流和树木&1t;/p>

        因为时间关系,也因为缺少测绘人手的缘故,沙盘上除了一个长安城的模型&1t;/p>

        外,四周都是空白的。&1t;/p>

        李靖拿起教鞭指着沙盘,“经过淮阳侯的解说,某才知道想要完美的制作某一&1t;/p>

        区域的沙盘,不但要标注上该区域所有的城池、山峦、河流、村庄、水井、道路等&1t;/p>

        等,还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精准的测绘。&1t;/p>

        测绘是淮阳侯的新词汇,意思是按照相同比例将那些复制到沙盘上。&1t;/p>

        以这长安城为例,城墙以五千分之一复制到这里,那么,各个坊区只能是原先&1t;/p>

        的五千分之一大小,不能大也不能小,否则,就失去了真实性。&1t;/p>

        同样,这个沙盘的比例是一比五千,按照这个标准就能得到浐河的实际宽度,&1t;/p>

        然后就可以计算出需要架多长的桥,一万或两万的兵卒需要多久才能全部过河等等。&1t;/p>

        为了得到全大唐的地形沙盘,臣决定在皇家军事学院成立测绘专业。专门到大&1t;/p>

        唐各处测量地形并制成沙盘。”&1t;/p>

        测绘的基础是数学,殷清风很想把吕才扔进去。吕才本身对这个新鲜事物挺有&1t;/p>

        兴趣的,但他今年才十九岁,就怕李世民不放心啊。但他还是让吕才在隔壁的资料&1t;/p>

        室里等着,说不定李世民就吐口了呢。&1t;/p>

        “药师的意思是需要有精通算学的人?”&1t;/p>

        李世民敏锐的找出了关键点。&1t;/p>

        李靖回道:“正是!国子监下有算学一科,集中了大唐算学的人才”&1t;/p>

        李靖的意思很明显,向李世民要人!&1t;/p>

        在李靖看来,文转武不是问题,毕竟之前文官带兵、武将入相都是常态。但李&1t;/p>

        世民经过殷清风的劝说,已经不这么想了。&1t;/p>

        他沉吟了一下,说道:“此事等某回去商议后再定。放心,一定会在学院开学&1t;/p>

        前有结果的。”&1t;/p>

        有了李世民的保证,李靖就没再多说。&1t;/p>

        殷清风趁机说道:“臣向殿下推举一人。”&1t;/p>

        所有人看向他。&1t;/p>

        他说道:“此沙盘是臣与友人,博州清平吕才一同制作的。”&1t;/p>

        李世民知道殷清风院子里有两个客人,也调查过他们的姓名和出身家族。现在&1t;/p>

        殷清风推荐其中的吕才看样子这吕才的算学功底还不错。&1t;/p>

        “等等!”&1t;/p>

        人群中温彦博突然出声阻止道,“敢问,淮阳侯刚才说的是博州清平的吕才?”&1t;/p>

        李世民上武德八年夏突厥入侵,温彦博被任命为并州道行军长史,随行军总管&1t;/p>

        张瑾出兵抵御。八月时,唐军在太谷战败,温彦博被突厥俘虏。颉利可汗知道他是&1t;/p>

        李渊的近臣,向他逼问唐朝兵力虚实。温彦博坚贞不屈,不肯吐露,被流放到阴山。&1t;/p>

        殷清风一直对政事不留意,他现在也不知道是突厥没有来,还是来了之后唐军&1t;/p>

        战胜了,还是温彦博根本就没有去当随军长史。反正温彦博现在在场就对了。&1t;/p>

        他转身对着温彦博说道:“正是。”&1t;/p>

        温彦博见众人都在看着他,他向李世民说道:“臣向太子告罪,刚才淮阳侯说&1t;/p>

        起吕才来让臣想起一件旧事。所以才冒昧出声打断。”&1t;/p>

        李世民刚才正在回想吕才的个人资料,现在听温彦博也认识吕才,他说道:&1t;/p>

        “哦?不知是何等旧事,温侍郎可要说来听听?”&1t;/p>

        温彦博道:“待臣先向淮阳侯确认一下。”&1t;/p>

        李世民点点头。&1t;/p>

        温彦博问道:“淮阳侯所说的博州清平吕才,今年年岁几何?相貌又是何等模样?”&1t;/p>

        殷清风回道:“吕兄今年一十九岁,身高相貌”&1t;/p>

        温彦博不停的点头,等殷清风说完,他转向李世民,“以淮阳侯的描述来看,&1t;/p>

        这吕才便是臣要找的人。&1t;/p>

        臣前年奉命前往山东查看水情,在河中救起一个落水小娘子。若淮阳侯描述得&1t;/p>

        无误,臣救起的小娘子就是淮阳侯的友人吕才的未婚妻。”&1t;/p>

        “咦~~~?啊?”“这么巧?”“太巧了吧~~~”&1t;/p>

        这虽然不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但众人兴奋点被点燃了。&1t;/p>

        “淮阳侯,你那友人在哪里?”“淮阳侯快回去把带来让温侍郎确认一下。”“带&1t;/p>

        来有什么用,温侍郎也没见过他。”“对、对、对,去温侍郎的家中~~~”&1t;/p>

        “敢问,温侍郎救起的小娘子叫甚姓名?”&1t;/p>

        吕才突然出现在殷清风身后。&1t;/p>

        “咦~~~这小子是谁?”“他从哪儿冒出来的?”“傻啊,这都看不出来,这小子就&1t;/p>

        是吕才!”“他就是吕才?”&1t;/p>

        殷清风拱拱手,“臣让吕兄等在旁边的屋子,以备殿下垂询。刚才吕兄想必是&1t;/p>

        听到温侍郎的话,才走了出来。惊扰殿下了。”&1t;/p>

        有了殷清风的铺垫,其他人才想起了。&1t;/p>

        戒备深严的皇家学院里竟有人突然出现在太子身侧,这要是刺杀太子那可&1t;/p>

        就不得了了!&1t;/p>

        后知后觉的武勋们,立刻检查两边的房间。&1t;/p>

        李世民虽然没想那么多,但也不阻拦武勋们的动作,他倒是感兴趣的打量着吕才。&1t;/p>

        “淮阳侯说你的算学不错,还和淮阳侯一起制作了沙盘,不知你师承何人?是&1t;/p>

        族学还是官学?”&1t;/p>

        吕才一面看着温彦博,一边回答道:“民的算学在官学中习了一些基础,更多&1t;/p>

        的是向淮阳侯求来的学问。”&1t;/p>

        李世民一听,那就没错了。&1t;/p>

        现在殷清风展示出再多的学识他都不奇怪了。&1t;/p>

        他见吕才一直看着温彦博,笑呵呵的说道:“温侍郎,快来确认一下。”&1t;/p>

        吕才在殷清风家里住了许久,早不是刚到长安时那种清瘦的模样了,唯一没变&1t;/p>

        的还是他那双清澈的眼睛。而且,在殷清风身边呆久了,气质上也有了一些变化。&1t;/p>

        温彦博从吕才出现后,就在端详他,现在李世民问话结束了,他问道:“可否&1t;/p>

        请吕小郎君讲述一下你未婚妻的姓名,以及她落水的经过。”&1t;/p>

        吕才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子的未婚妻,乃皮庄东南街宋氏之女,闺名青儿。&1t;/p>

        前年,青儿突染一场大病,满头青丝一夜掉光&1t;/p>

        小子心急,青儿的阿耶阿娘也心急,四方求医却一直不见好转。青儿自惭形&1t;/p>

        秽,觉得配不上小子,便主动提出毁约退婚&1t;/p>

        小子与青儿情深,自然不会应允。结果她为了小子不受人耻笑,竟然竟&1t;/p>

        然投水自尽呜呜”&1t;/p>

        吕才到底还是年轻人,竟然蹲在地上痛哭起来。&1t;/p>

        “唏嘘~~~”“好个知情重义的小娘子啊~~~”“真可惜了~~~”&1t;/p>

        “可惜什么?没听那小娘子被温侍郎救起来了吗?”“对啊~~~温侍郎,那小娘子&1t;/p>

        如何了?”“还是秃那个青丝”“某家认识一个名医,回去后就把他送到温府去!”&1t;/p>

        温彦博不为所动,“那你怎么来长安了?何时来的?”&1t;/p>

        吕才擦了擦眼泪,站了起来,“小子苦寻多日无果,便想着来长安参加科举,&1t;/p>

        若是侥幸得中,天下一定会宣扬小子的名声的。小子只期盼青儿能听到消息后,与&1t;/p>

        小子相认”&1t;/p>

        温彦博向李世民说道:“臣以确认,此吕才便是臣义女的未婚夫。”&1t;/p>

        “义女?”“温侍郎有福了!”“换做是某,某也会认下这么一个有情有义的小娘&1t;/p>

        子做义女!”“才子佳人喜相逢,当浮一大白~~~”“温侍郎,你可要请吃酒啊~~~”&1t;/p>

        “哈哈哈~~~好~好!”李世民很是高兴的样子,“前有淮阳侯向某推荐,后有温&1t;/p>

        侍郎认婿,双喜临门、好事成双啊~~~”&1t;/p>

        “对、对双喜临门、好事成双!”“可喜可贺!”“再浮一大白!”“何时成亲啊?”&1t;/p>

        “明天,就明天!”“别让某家等久了!”&1t;/p>

        殷清风笑眯眯的看着一切。今天真是个好日子~~~&1t;/p>

        李承乾也兴奋得手舞足蹈的——他和吕才认识很久了。&1t;/p>

        李世民挥了下手,豪气的说道:“有淮阳侯的推荐,某认命吕才为大唐帝国皇&1t;/p>

        家军事学院的博士,教授测绘学并制作大唐全境的沙盘。”&1t;/p>

        不得吕才反应过来,他又说道:“某命令吕博士,十日后完婚~~~”&1t;/p>

        “哈哈哈”“太子英明!”“太子威武!”“都去吃酒!”&1t;/p>

        一个凄婉的故事,竟然是这么一个结局——谁都愿意的一个结局,所有人都有&1t;/p>

        些兴奋。&1t;/p>

        裴世矩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感慨道:“老夫老矣~~~~真羡慕他们这些年轻人啊~~”&1t;/p>

        高士廉应和道:“是啊~~这人越老越喜欢看年轻人的喜怒哀乐~~~”&1t;/p>

        唐俭笑呵呵的说道:“唐某向来羡慕禹国公的精神矍铄,禹国公可不能轻言老&1t;/p>

        矣啊~~”&1t;/p>

        这时,殷清风喊道:“小子以吕兄友人的身份,赠住宅一套!”&1t;/p>

        他的话像是热油锅里扔下一把火一样,立刻引起关联反应。&1t;/p>

        “某赠绢百匹~~~”“吝啬的家伙,绢百匹才几文钱?某赠金两万贯!”“某赠奴婢&1t;/p>

        二十人~~~”“还有某~~~”&1t;/p>

        殷清风低头问道:“都记下了吗?”&1t;/p>

        李承乾拼命的点头。&1t;/p>

        他的一句话,吕才立刻就由穷小子变成了长安城里的小富豪了。&1t;/p>

        李靖等众人安静下来后,带着众人来到西面的房间外。他指着门上的字说道:&1t;/p>

        “这一间是打算存放大唐境内以及高句丽、突厥、吐谷浑、西域诸国的资料。”&1t;/p>

        推开门后,数十个书架上只有靠近门边的一个书架上摆了大半个书架的书卷,&1t;/p>

        其他都是空空如也。&1t;/p>

        李靖道:“这些是臣与其他几个博士凑起来,其中就有裴博士的三卷。&1t;/p>

        臣以为,殿下既然成立皇家军事学院,修文馆中关于战事的书籍应当由学院来&1t;/p>

        保管和使用,而那些记载州郡疆域区划、山川河流等地理书籍也应当抄录一份在学&1t;/p>

        院里保存。&1t;/p>

        另外,修文馆里负责整理这些书籍的校书郎不知可否转到学院来任职。”&1t;/p>

        唐从隋朝那里继承了二十馀万卷各种图书,于武德四年在门下省设置修文馆来&1t;/p>

        管理。&1t;/p>

        修文馆在李世民上台不久后改名为弘文馆,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1t;/p>

        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1t;/p>

        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1t;/p>

        史书法。&1t;/p>

        若是有人简单的认为修文馆或弘文馆就是一个简单藏书机构和皇家教育机构就&1t;/p>

        错了。&1t;/p>

        书籍在古代本身就是神圣的象征,唐代图书更是由于种种原因而被赋予的政治&1t;/p>

        功能。&1t;/p>

        一、作为政治教化的载体。&1t;/p>

        在传播技术手段相对贫乏的封建社会,图书挥了类似现代报纸的作用。唐朝&1t;/p>

        皇帝和著名大臣或文人,通过图书来传达自己的主张。&1t;/p>

        图书通过科举考试来挥政治教化作用。凡是应试的考生必须学习唐朝制定的&1t;/p>

        书籍。而这些书籍由唐朝皇室指定人员来编制、校对。如郎颜师古考定五经撰成&1t;/p>

        和孔颖达撰定等。&1t;/p>

        二、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1t;/p>

        有些图书则被作为颁布政令的主要依据,如。&1t;/p>

        唐代共有三种,即十三卷、十&1t;/p>

        卷、李吉甫的十卷。&1t;/p>

        里记载着全国的州郡疆域区划、山川河流等内容。更重要的还有为实&1t;/p>

        施各项政令提供依据的政治需要,大凡考定傣料、土贡、户口、赋役时都需要以它&1t;/p>

        为依据。&1t;/p>

        李吉甫就曾以宰相之尊,亲自主持编撰了十卷。贾耽“尤悉地理”,先&1t;/p>

        后撰写了六篇,四篇,、、&1t;/p>

        等图书,这也是在为中央的行政管理提供最基本的依据。&1t;/p>

        三、作为争夺储位的工具。&1t;/p>

        李世民的儿子李泰之所以选择图书作为工具,其原因在于:一是图书提供了一&1t;/p>

        种成就“名王”名声的有效手段。&1t;/p>

        图书的编撰,至少可以为李泰带来善文学、重儒雅的名声,而这种名声在储位&1t;/p>

        斗争中是必不可少的。&1t;/p>

        二是图书的编撰活动为李泰提供了名正言顺的与大臣联络交通的途径,从而形&1t;/p>

        成一股拥戴自己的政治势力。&1t;/p>

        在整个唐代,皇子与大臣之间未经允许的联络是严厉禁止的,弄不好还要惹上&1t;/p>

        杀身之祸。太宗在这个问题上对李泰如此宽容,实际上是在引导李泰走自己的成功&1t;/p>

        之路。&1t;/p>

        三是图书的编撰活动为李世民特殊宠爱李泰提供了理由。&1t;/p>

        “十五年,泰撰功毕,表上之,诏令付秘阁,赐泰物万段,萧德言等&1t;/p>

        咸加给赐物”,己有优厚的赏赐在前,“俄又每月给泰料物,有逾于皇太子”。&1t;/p>

        这里特别强调李泰的待遇过了皇太子,说明他获得了唐太宗的特殊宠爱,在&1t;/p>

        争夺储位之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1t;/p>

        四、作为谋取个人前途的阶梯。&1t;/p>

        图书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阶梯,其要表现就是谋取个人仕途上的进步。岑文&1t;/p>

        本于贞观元年“奏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1t;/p>

        一跃进入政府机枢中心。&1t;/p>

        房琯于开元中“作,说宰相张说,说奇之,奏为校书郎”,为自己一生&1t;/p>

        仕途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头。&1t;/p>

        韦弘机、李宪分别出使西突厥、回鹘,就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分别写出,结果一个“擢朝散大夫”,一个“迁太府卿”。&1t;/p>

        其次表现在谋取个人的良好声誉。武则天觉得张昌宗的名声太坏,想利用图书&1t;/p>

        编撰为他谋一个好的声誉。“以昌宗丑声闻于外,欲以美事掩其迹,乃诏昌宗撰于内成一千三百卷,上之”。&1t;/p>

        五、作为打击政敌的手段。&1t;/p>

        在唐代,图书也用来作为打击政敌的一种手段。最著名的就是来俊臣的。&1t;/p>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势同水火,为了制造舆论,诬蔑对方,也以图书为&1t;/p>

        手段,以至伪造图书。在唐代牛僧孺与李德裕的“牛李党争”中,出现了一部,就是为达到政治目的、打击政敌而编造的伪书。&1t;/p>

        贞观时期,号称良相的房玄龄、杜如晦遭到政敌借题挥的打击。“监察御史&1t;/p>

        陈师合上,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1t;/p>

        李世民批复道:‘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1t;/p>

        间吾君臣邪’斥岭表”。于是,陈师合反而倒了霉。&1t;/p>

        还好,李世民并没有像殷清风担心的那样,死握着图书的所有权,他说道:&1t;/p>

        “此事李祭酒所言极是,某明日就颁布敕令。”&1t;/p>

        再次获得李世民支持的李靖更是高兴,他声调有些激昂,“臣请殿下与诸位移&1t;/p>

        步到最后那间房间参观。”&1t;/p>


  (https://www.biqukk.cc/43_43933/216478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