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异域汉将 > 第15章 遇伏(上)

第15章 遇伏(上)


由于要等候太后关于銮驾坠毁之事的均旨,故此使团不得不继续留在关城。虽然车师使节几番催促启程,但师傅依然毫不退让,坚持要等太后的旨意。为了这件事情,车师使节几乎每日登门,和师傅大吵大闹。一开始,师傅尚会婉言相劝,但到了后来则变成咬紧牙关,甚至避而不见。但车师使节的态度却依然十分强硬,并且表现出了乎寻常的坚持。当他在师傅处吃了闭门羹之后,居然亲自去拜见公主,表达他的意见。但公主的回复却只有一句——一切听凭班将军安排。

        车师使节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曾经和何传讨论过此事,但何传却并未为意。

        “出了玉门关之后,不出半个月便至车师。可能是因为使节思念故乡,才如此着急吧。故乡触手可及,但身不能至,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虽然何传言之有理,但他说这番话时,很明显带上了个人的感情。

        边关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生长自都市的人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头几天,我们还会兴致勃勃地到城墙上去,一览边塞风景,或者会在院子里练剑自娱。但过了这么三五日之后,这一切都变得不再有吸引力。登上城头,我们开始觉平原和黄沙是如此等闲之物。就连原本最能激我们壮志情怀的夕阳孤烟,在相对多日之后也觉索然无味。

        我们曾经跟随过守关的骑兵出关巡逻,所到之处皆是荒无人烟之地。他们的行动和路线有明确的规定:天尚未明便要起床喂马,当东方露出第一缕晨光时便要离开关城。甚至乎队伍在何处休息,到哪里开始回头,这些都有章可循。在随行巡逻了几次之后,我们都一致认定,还是自由自在纵马飞驰要更为尽兴。何况那批巡逻的骑兵并不是那么喜欢我们,对我们敬而远之。何传告诉我,军队看似海纳百川,但其实有着极强的排外性,兵卒之间会有自己的团体,他们的友谊用生死来缔结,并渗入骨肉。故此无论是谁,只要未曾共历生死,都算不上是他们真正的朋友。

        我将何传的话原原本本地转述给了冯翔和仇捷。仇捷只是轻轻地挑了挑眉,而冯翔则再也不愿跟随他们出关巡逻了,并且在第二天睡至中午。

        终于在等待了大半个月之后,太后的懿旨送到了。跟随信使一起到达玉门关的,是太后派来的钦差。钦差到达关城之后立即宣读了懿旨,并于当天下午离开了。虽然那块黄绢上写了许多嘉奖师傅的话,遣词造句也十分婉转,但太后的旨意总结起来只有一点——

        无论生什么事,只要公主不死,就要将她送到车师。

        师傅面目表情地听完懿旨的全文,然后恭恭敬敬地向洛阳方向谢恩。但我却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在钦差宣读懿旨的时候,何传和尤素福对望了一眼,虽然二人度极快,但我却看得一清二楚。从尤素福的表情上看不出端倪,但何传的局促不安却十分明显。

        何传身上还有其他的秘密,这个秘密甚至和尤素福有关。但我已经没有时间去追查了——师傅在送走了钦差之后,便传令三军次日启程。车师使节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上立即露出笑容,似乎是放下了千斤重担一样。

        当晚,何传摆下酒宴为我们践行,尤素福、车师使节亦在其列。车师使节似乎异常开心,席间频频举杯,甚至叫来了那批随行的西域艺人演出助兴。那些艺人在席间表演了西域的歌舞、杂耍,引得众人频频喝彩。但师傅和何传则兴致阑珊。师傅皱起眉头看着席间的节目,但明显心不在焉。连日来,师傅面带愁容,心事重重,时不时看着几案上的地图叹气。但无论我们怎么问,师傅对心中之事绝口不提。何传虽然仍在席间与众人敬酒应和,但双眼却时不时瞥向师傅和尤素福。

        酒至半酣,我感到有些头晕耳热,便起身离席,向室外走去。夜晚的玉门关十分寂寥,只有微微风声衬托着宁静。我走上关城,沿着城墙漫步,欢宴之声已被抛在身后,面前的是广阔星空和连绵山丘。夜空高远,银河似练,星汉灿烂,映曜天幕。连绵沙丘似乎一头头熟睡的野兽,躁动的灵魂在星空下变得平静温柔。一盏红色的灯被高高挂在城楼上,夜风将它吹得微微晃荡,显得无比孤清。酒意都醒,我思念起母亲来。

        如今母亲正在做什么呢?这一夜星辉如今正照耀着我,是否亦在照耀着洛阳城呢?思乡之情在辽远的平原和广阔的夜空中被无限放大,虽然我在此地只停留了一个月,但心中却生出了此生已老的慨叹。正在我对景伤情之际,突然间,我现在城楼上似乎还站了一个人。

        如今已至亥时,戍卒们早已回营休息,而使团众人则仍在酒宴之上,如今有人单独出现在城楼上,十分可疑。我快步向那人走去,那人见到我之后,亦迅走开。见到此人仓皇欲走,我连忙加快了脚步,同时喝了一声:

        “你站住!”

        那人听到我这一声呼喝后,竟然真的停下了脚步,并缓缓地转过身来。

        “戊己?”

        那是公主的声音。我快步上前,借着星光仔细一看,那人果然就是长公主刘久长。她穿着一件厚厚的斗篷,并戴着兜帽,乍看去着实难以辨认。她将头上的兜帽取下,将脸露了出来。星光之下,她的眼角似有泪痕。与公主不期而遇,令我的心一阵狂跳,躁动、急切、紧张、怜惜,各种感觉一下子全部涌进了心房,并在瞬间灌注全身。

        “你在这里做什么?”

        这句话刚一出口我便后悔了。由于紧张,我的大脑变成了一团浆糊,我在支吾半晌之后,才挤出了这句话。长公主听了之后似乎并未为意,她用手背擦了擦眼角低声说道:“睡不着,出来走走。”她的声音似乎有些颤抖,但我知道这并不是因为夜风寒凉,“你呢?你怎么会在这?”

        “请恕属下方才无礼,”当我回过神来之后,连忙拱手施礼,“属下——出来走走。”我希望能够找一个更为妥帖的理由,但思索一阵之后,决定放弃。

        公主的嘴角挂起了笑容,但双眼中尚有泪光流转。

        “听说何将军设宴为使团践行,你怎么没去?”

        “属下正是从席上出来的。属下不胜酒力,故此先行离开。”

        公主微微点了点头,便开始沉默。良久之后,我试探地说:

        “如今夜深,不如属下护送公主回房休息?”

        公主摇了摇头。

        “侍从们找不到公主,必然会惊动所有人。”

        “我待她们睡下后,从后窗翻出来的,她们绝对不会现。”

        公主语气笃定,我无言以对。突然,公主转过脸来看着我:

        “你思念洛阳吗?”

        公主的话令我措手不及。我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公主眼望西北,喟然长叹,似是自言自语道:

        “明日就要离开玉门关了。踏过此地,一出汉境,我就再也回不来了。”

        公主话语之中带着无限的忧伤,就连我也跟着惆怅了起来。

        “太后的懿旨我已经知道了。”公主转过身来,表情平静地说,“我很感激班将军为我争取中止和亲的机会,但远嫁西域,是我的宿命。”

        我很想安慰公主,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西域的确是她的宿命,她自己知道,我也知道。一想到公主将来憔悴边州,我的心情就陡然沉重。

        “听说车师太子登上了王位,公主到了车师之后就变成王后了。”

        我不知道说些什么能够令公主开心,不经意间将何传要我保密的事情说了出来。公主疑惑地看着我,看来知道此事的人并不多。我想起了何传的嘱咐,于是连忙说:“属下跟随骑兵出关巡逻时听村民说的。”

        此言一出,就连我自己都听出了破绽:此地四周渺无人烟,哪里来的村民。但公主似乎并未为意,只是叹了口气说:

        “当太子妃还是当王后,于我而言又有什么区别呢?”

        看着公主的样子,我知道,绝望和无助已经完全包裹住她了。不过此事生在谁的身上不会感到绝望无助呢?一个青春少艾的少女,原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有人夺走了这一切,并将她永远流放到了远离故乡的地方。她再也见不到她的亲人,再也回不到她的故乡,迎接她的是大漠风尘和憔悴异乡。这就是宿命,它从天而降,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你袭来,无法抗拒,避无可避。

        那晚,我陪着公主坐在女墙上,看着满天星斗,吹着塞外夜风,听着她倾诉心事。从思乡之情,到感怀身世;从过去点滴,到漫漫前路。她声音悦耳,可以使人变得温柔、变得感性。那一刻,星光微微照亮了她的脸,一个美丽而忧伤的倩影投在了我脑海里。我再也没有提出要过护送她离开,反而希望这一刻能够无限延长;而公主则似乎忘记了时间,正酣畅淋漓地诉说着心中郁结。

        (本章完)


  (https://www.biqukk.cc/44_44483/167850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