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回到八零小渔村 > 第61章 第61章

第61章 第61章


现在的年代考上中专都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何况是本科,考上本科的人那是万里挑一。

        而且现在高中不难上,只是高考的独木桥难过。

        高中的知识又比初中的难上许多,并非自己自学就能学得漂亮,所以挑选一个合心意师资力量又强的高中很重要。

        他们看市高中外面上一年的红榜和荣誉墙,算一算能考上的比例,实在低得惊人。考上的大学里名校也是少数。

        大家边吃边聊。

        郑清:“我们镇上也要筹建高中学校,再过几年应该就可以建好招生。”

        “真的?”众人吃惊,难得啊。

        他们整个县只有县里一所高中。

        “现在条件好了,读高中的人也比以前多。以前高中少主要是老师不够招,现在这几年师专毕业出来的新老师很多。”郑清解释道,因为他家里有人是干这方面的,难免知道些内部消息。

        “这样好,以后读完书出来不愁分配不到工作。”余梁转念一想,笑道。

        一般国家包分配的工作都有编制,但有编制的工作又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随着中专大专本科广泛招生,每年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工作岗位就那些。

        “那要建高中肯定不止我们镇,各地应该都是一样的情况,以后高中不会遍地都是吧?”温好这一年来写的有关民生方面的稿子越来越多,对这方面的敏锐度也是有的,一下就想多了。

        唐蜜不由看向好闺蜜,还真被她猜对了。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高中可不就是遍地开花嘛,原先只能去县里读高中的学生回流到镇上,等再过十几二十年,大家生活水平上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家长重视起孩子教育问题,镇上的教育人家看不上了,学生就又回流到了县里市里。

        所以说不仅时尚是个圈,教育也是个轮回。

        “这样看来,师专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后毕业好分配,想调动也更容易。”罗文疆一向是个沉稳话少的性子,只到关键时刻才说话。

        这话说出来就代表他心里已经有了小小的偏向。

        时航:“农校也不差,缺什么也缺不了农业人员。”

        唐蜜也应附道:“农校和师专这两个学校的性质都是好的,咱们生活中缺不了的,只看你们未来更倾向于干什么工作。当然,市里的和省里的也会有些区别,你市里的出来就是往市里和下面的县镇分配,省里的出来还可以往省城和各个市分配。”

        农校和师专,尤其是师专,是中专里的常青树,能延续下去的是多数。不过其它学校又有另一个好处,说不定将来被拆的同时和别的合在一起就成了新的一本二本三本学校,这样那你的学历也跟着提高一些。母校的面子说出去也是自己的面子嘛。

        “哎,不说中专了,唐蜜你们看完高中,想读哪个有觉得里不?”余梁心里纠结,还是等着待会儿看情况。

        “慢慢选不着急,我们又不是你们,出了成绩就得把志愿报上去。”唐蜜摇头,“我还想去云城看看,听说那里高中教育发展得很好,说到这里,咱们离安城近,你们也可以报安城的中专啊,人家发展得比我们好,教育局肯定更有钱,给中专拨的款也就更多,这对学生发展也更好。”

        余梁吃惊地望着她,“想不到你还有这样的野心。”

        又问:“那你怎么不干脆说想去读省城的高中,那里不得更好。”

        唐蜜表情无奈,“太远了。”

        要是不远她肯定是读省城的高中不带犹豫的。

        余梁嘴角抽抽,不以为意。

        温好没心没肺地吃着桌上一桌色香味浓的美食,边听他们讨论,反正她坚定脚步跟小蜜儿走,小蜜儿那么靠谱,肯定会为她们找最好的学校。

        倒是时航认真思考了一下,“唐蜜你说的很有道理,安城近几年的发展是我们安城比不上的。要是那里的高中真那么好,我也跟着你们去安城的高中。”

        “约个时间,我们三一起去那里看看情况?”

        “行,你们决定,我都有空。”

        看着两人轻而易举地就定下来,余梁觉得…有点打破他的常规观念,本来镇上大家能去县里读个高中就不错,结果他们竟然还在挑剔市里的不行,要换一个市?!

        不过,说得他自己都有点心动了。

        选学校这么重要的事,不难马虎,今天回家后还得多想想。

        吃饭吃了一个小时,几人找到公交车站顺着路线去往中专。

        中专不比高中,讲明情况,门卫倒是可以通融让人进去。

        师专重点是培养各种老师后备资源,以人为主,学校建得倒是比两所高中加起来还气派很多。光是大门就三四米高,进去广阔的校园内部,有大大小小五栋楼,都是五六层高。除去教学楼和宿舍,校园内部的小树林、小花坛、运动设施娱乐设施各个不缺,还有内部图书馆,占地面积也是很大了。

        余梁还到路上拦了几个本校学生打听,起码在本校学生的眼里她们对自己的学校非常满意自豪,缺点几近于无。

        “老师都是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学习氛围看着也不错,食堂听说也很好吃。”打听回来,余梁总结道。

        而农校和师专比起来很大不一样。

        从农校大门进去,知道的知道这是一所中专,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乡下哪个小村子。

        随处可见的田地树林植物,高楼一座没有,都是看着年代久远的低矮房子,还是白墙黑瓦的那种,这里一座那里一栋,错落分布,上面粉刷着一些‘实干’‘求是’等大字。

        最新的一座楼也不过是操场附近的主教学楼,里面主要放置各种机械研究试验设备,轻易进不去,唐蜜她们只远远地看了眼。

        想来这所农校搞研究还行,起码设备不缺。他们还看到了一片稻田、茶园,几个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在地里教学。

        原生态教学啊这是。

        “看着真和我姥家下地种田没什么区别。”余梁原先还对农校有想法,这下啥想法也没了,夏收秋收的痛苦他亲身感受过,内心不是很愿意把未来几年学习放在田里地里。

        “那边还有养猪养鸡的,要去看看吗?”温好问余梁和罗文疆,她没什么兴趣,农校农校,半点不堕它的‘农’字。

        “算了吧。”余梁嘴一撇,他们考上中专不就是为了干部身份到城里工作吗?读农校?敬谢不敏。

        罗文疆脸色也有些僵硬,对上他们询问的眼神,摇摇头。

        “别担心,咱们市里的不合适,还有别的市里的,或者有机会和郑清一起考省里的,还能做个伴。”见到两人有些颓丧的表情,唐蜜安慰道,“不然过两天你们和我们一起去安城看看吧。中考成绩十来天才能出,你们还有时间好好选。”

        郑清看着两个好朋友,也劝道:“对,还是得去看看,关乎未来一辈子的事,万万不能马虎。”


  (https://www.biqukk.cc/53652_53652184/175291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