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回到八零小渔村 >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第6章


没等大家喝完手里的汤,丁香兰带着儿子儿媳骑着车就回来了。

        “这次还是我们运气好,因为县里的海湾公园和码头,这几天都有人从市里别处来,小饭馆要的鱼多。去公园那边绕上一圈,也都是人,看咱们的鱼新鲜的都会买上一条两条回去。”丁香兰高兴地说道,显然这么多鱼没耽搁就卖出去,没砸在手里,吊紧的那口气终于松了。

        光是看今天的入账就看得眉开眼笑,心花怒放。

        “爸呢?”唐蜜她们放下汤碗,把饭菜都端出去。

        “去你涛子叔家还船,船上还养着要给他们家的三成渔货租金,总得人去告诉一声。”

        丁香兰和钱华芳两人先用毛巾擦洗身上的汗,粘了半天怪不舒服的。

        唐明毅寻思他爸要跟涛子叔讲上两句话,他趁着这个时间去澡房里快速冲个澡。

        “大嫂,县里的那公园怎么样啊?”肖荷花有些好奇,在建的时候她陪文国去过,看着就很大,现在建好了还没有谁陪她去逛逛呢。三儿子现在都不在身边,她想拉着大嫂和侄媳妇她们一起去玩玩。

        唐蜜也竖起耳朵听着。

        自大放暑假来她就没再往县里跑一回,故而不知道县里如今的情况,毕竟码头和公园投用之初的记忆已经很久远,这种事她哪会记这么清楚。

        但她是知道县里那个码头作为市里支持建设起来的唯一一个码头,后面一直繁荣了二三十年,反正她最后是没见到那个码头没落下去。

        丁香兰:“好玩。人家在县里的,白天上班,晚上吃完饭去那里散步的多,老头子老太太不说,小年轻也有,带着孩子的也有,人是很多。”

        钱华芳也应道,“里面建了很多石凳,累了可以休息。隔几米远还竖盏路灯,比县里路边的还更亮堂,就是有时间限制,到晚上九点半就关了。”

        肖荷花咂舌,“搞这么多灯,那多耗钱啊。”

        钱华芳:“不止呢,二婶,还在靠近码头那边划了一个广场,叫…人民广场,上面还挂了五颜六色的灯,看到很多小摊贩都在那里,卖啥的人都有,买的也多。我们后面剩了一些鱼就是在那里卖掉的。”

        等唐文海唐明毅两人来齐,大家边吃边聊,估计这几天县里的海湾公园和海湾码头是很多人饭桌上的聊天的话题。

        “码头两旁建了大排大排的房子,估计市里是想着重发展一下我们县里。”唐文海猜测,这么大刀阔斧地建了这么多东西,耗费的钱财不是少数。

        唐蜜一旁听得点点头,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她们所在的白水县因着靠海能建设大码头,确实成了市里投资发展的重心,再过十年左右,就能超过市区,后面甚至把云城市区移到白水县,行政等级升一下。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云城市区的发展一直很受限,没有主导产业和任何优势,市里领导决定把重心慢慢移到白水县也算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尝试,靠着白水县沿海的优势地理位置让云城没在后期全国经济腾飞之际落队。

        不过,现在这个公园和码头还是云城试水的第一步,虽然也是重中之重的一步。现在的云城领导们依旧只能望着隔壁大佬流口水。

        云城的邻市安城,一开始和云城都差不多,但是自打改革开放起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虽然比不上省里其它巨佬城市们一飞冲天的发展速度,但稳中求进的速度和发展质量却能让云城众人流下羡慕的口水。

        有时候唐蜜甚至有想过,云城如今这么焦虑的积极求发展,是不是也有被安城刺激的原因。一开始我们两是大哥不笑二哥,如今你能吃香喝辣了,我却依旧吃粗茶淡饭,穿破衣旧裤,原地踏步,不心急才怪。

        “那这是好事啊。”肖荷花第一时间想到两个大的儿子最好是能进城找到稳定的工作,不像现在只能干临时工。

        至于小儿子,现在还在中专上学,毕业了也用不着担心。

        唐文海轻声道:“是好。”

        心思已经不在聊天上了。想起今天他卖鱼等买家的时候,旁边那个卖炒瓜子的摊贩,一家人帮忙就没停过手,钱不停的流进盒子里,再一想到刚刚去涛子家聊了两句,涛子笑得的那个样子,嘴巴都快裂到耳后根。

        他就能猜到,人民广场上摆摊的生意一定好做,那还仅仅是晚上,白天还可以去厂子外面。

        心头火热热的,他不是为摆摊心头火热,而是为赚钱,就像他记忆深刻的万元户三个字一样。

        唐文海一直在犹豫,本来他不是个拖泥带水的人,但这种大事上关系到全家,难免要瞻前顾后思虑齐全。

        现在钱好赚也不好赚,好赚的是如那个炒瓜子小摊贩,不好赚的是别的炒瓜子摊贩,唐文海也见到了,同样都是炒瓜子,但多数人的瓜子是难卖出去。

        小鱼马上就要中考了,到时候考上个好中专,去外面的城市读书虽然不用学费还会给补贴,但在大城市花销都不小,这些钱都是要提前备好的。

        一时间打住了念头,打算明天去县里仔细了解了解情况,实在不行家摆个摊赚点小钱快钱也好。

        唐蜜还在听二婶嫂子她们聊天,对她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有趣的事,但有家人陪在身边依旧能听得津津有味。

        改革的春风吹到她们这已经不剩什么,村子去外面打工的多了,发大财的没有。去县里市里做小生意的更少,大家的生活水平都这样,就赚个小钱。

        现在有了个码头,以后县里的人流物流流通量大幅增加,能赚钱的机会更多,之后村里更多人会离开村子走进县城打零工,在村里和县里来回。

        她希望能帮助家里人改善条件,不求大富大贵,起码要过得舒坦。

        达到她的目标,首先家里人要找准发展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乡下人,没人脉没资金没技术,就必须找准那些能做得起来的事业,不是说头脑一热哪个能赚钱往哪钻就能成事的。

        唐蜜看了眼他爸,这要看她们家的顶梁柱适合干什么,其实她心里隐隐已经有了方向,找个合适的时间再找她爸谈,反正看她爸现在这样,自己肯定也是动心了的。上辈子就是家里没找准方向使劲,浪费了两年都没什么成果,后来家里人不舍得再填钱填人力时间进去最后放弃。

        吃完饭赶紧几个人收拾好,二婶打着手电筒回家,爷爷和奶奶留下来在这睡一晚。

        “小彤,给你些零用钱,需要什么东西自己去卖。”进房间前,唐蜜手里被她爸塞进几张钱。

        “谢谢爸。”

        唐蜜乐颠颠地回房间数钱,这次竟然有四块多,看来今天的收获是很好。家里每次去县里卖了鱼货得了钱回来,爸妈无论谁总会给她一点零票子。

        这都快成家里的惯例了。


  (https://www.biqukk.cc/53652_53652184/203990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