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跟系统搞动保的那些年 > 第48章文明与野蛮

第48章文明与野蛮


怪石嶙峋之中,  一条漆黑油亮的蛇,吐着信子,观察着周围环境。

        再三确认没有危险之后,静悄悄地藏匿在其中,  这便是李辞辛了。

        这一次他变成了塔斯马尼亚岛上的一条黑虎蛇。没有四肢的感觉非常奇怪,  好在这副躯壳的肌肉记忆,  使他很快就适应了过来。

        打开系统面板,他现在需要解锁一个任务基因。除了之前的七个基因,他必须解决附身于蛇的一大劣势:寿命。

        以往的任务少则十几年,  多则三四十年。而这一次的身体是一条剧毒蛇,还是体型不大的那种,所以寿命并不长。对于蛇类的寿命,即使是系统的资料里,也没有收集到那么详细。

        但类比蛇类的平均寿命,  小型蛇类一般是2~5年,中型蛇类5~12年,  大型的蟒蚺可达三四十年。

        黑虎蛇体型是不大的,  因为是毒蛇,发育要缓慢点,  所以大概就几年的寿命,  这对于任务完成可十分不利。

        于是,李辞辛决定解锁一个长寿基因。加上之前的力量、速度  、巨大、自愈、隐身、无限增殖以及强腐蚀液。总共八个用于任务的基因。

        这一次最多可以使用六个基因。李辞辛思考了片刻,觉得巨大化和无限增殖可以暂时不用。便将剩下的六个进行了改造。

        一天后,一条七米长的黑虎蛇出现在石头堆中。可能是蛇类的体型原因,  所以力量增幅后,长了不少,却没有比等体长的蟒蛇粗重。

        这一次的任务是拯救塔斯马尼亚岛的袋狼与当地土著。

        塔斯马尼亚岛是澳洲东南部的一个岛屿,  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和澳洲大陆相似,塔斯马尼亚岛同样是有袋类动物的生存之地。

        这里有许多稀有的有袋类动物:如针鼹、袋熊,袋狸、以及有小恶魔之称的袋獾。

        还有的就是,如同鸭嘴兽这样唯一卵生的哺乳类。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标袋狼,原本在澳洲大陆也是有分布的,只不过被另一种动物给竞争灭绝了。那就是澳洲野犬。

        有化石证据证明,至少在3500年前,就有澳洲野犬登陆了澳洲大陆。

        后来有研究表明,登陆时间甚至可能更早。

        澳洲野犬也许是在五千或八千年前,跟随着人类迁徙至澳洲大陆的。

        早在几万年前,就有人类登上了澳洲大陆,当时的人类已经是自然界顶级掠食者。

        原始人类来到澳洲后,当地的大型动物几乎在差不多的时间灭绝,也就有猜测是原始人灭绝了它们。

        比如袋狮、澳洲魔龙(古巨蜥)、巨型袋貘、牛顿巨鸟…………

        在这些动物面前,袋狼都只算中型捕食者。在这些大个子消失后,袋狼接班为澳大利亚最顶级的掠食者。

        而在几千年前,又有新的移民来到了澳洲,并带来了澳洲野犬。后来有科学家基因测序发现,澳洲野犬是起源于东亚,极其可能是古代华夏国的家犬,因为战争随着人类一起迁徙。

        一路南下,经过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来到了澳洲。

        它们很快就在这片大陆上野化,因为体型和袋狼相差不远,所以与袋狼发生了生态位竞争。

        最后将本土的袋狼竞争灭绝,堪称远古时期的生物入侵。

        因为当时的人类,还没有过分影响自然的技术,所以澳洲的袋狼灭绝,也一般定义为:意外生物入侵之下的自然选择。

        不过好在澳洲野犬没有来到塔斯马尼亚岛上,袋狼种群得以在这片岛屿上延续。

        一直到欧洲殖民者发现这里,终结了这一块净土。

        先于袋狼遭受毒手的,就是岛上的土著——塔斯马尼亚人。

        塔斯马尼亚人身高矮小,皮肤黝黑。大概是旧石器晚期来到了这里。

        1642年,荷兰探险家首先发现了这片岛屿,后来大不列颠和法兰西也开始来到了这里。

        在这些殖民者来到这的时候,塔斯马尼亚人有6000人左右,大致分二十个部落。因为岛屿资源有限,所以这些土著一直有意识地控制着自己部落的人口。

        在1772年,法兰西的探险队登上了这个岛屿,此时双方关系还算融洽。法兰西的水手们会赠送一些东西给塔斯马尼亚人,而这些塔斯马尼亚人也对白人的肤色很感兴趣。

        一直到1803年,大不列颠殖民者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

        原本当地的塔斯马尼亚人,只是在围观大不列颠殖民者建设营地。疑神疑鬼的大不列颠殖民者,却突然枪杀了一批塔斯马尼亚人。

        这一举动打破了岛屿的宁静。

        之后便是大不列颠殖民者一方面的屠杀。处在采集文明阶段的塔斯马尼亚人,根本不是殖民者的对手。要知道当时的许多外来白人中,还有不少是穷凶极恶的罪犯。

        就这样,大量的塔斯马尼亚人被杀死。

        当时有两个随船旅行的白人,目睹了殖民者对塔斯马尼亚人的屠杀,并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伤者被打碎了脑袋,婴儿被扔进火堆,刺刀插进颤抖的肉体,在黎明之前,土人们围着打盹的篝火就变成了他们的火葬场。”

        1828年驻扎此地的一个副总督叫乔治亚瑟。他发布了一个悬赏:

        ‘无论生死,抓到一个成人奖励5英镑,一个儿童奖励2英镑。’

        这位为人聪明,却满肚子坏水的总督,执行着两套政策。

        一方面,发布悬赏,鼓励殖民者屠杀原住民。

        另一方面,他与原住民套近乎,将他们骗到所谓的安置区,实际上是为了粉碎他们的反抗,用最小的代价占领他们的领地。

        赏金大大的刺激了白人,他们发动了围捕,塔斯马尼亚人自然也不会束手就擒,在围捕的刺激下,造成了又一次大屠杀。

        虚伪且恶毒的乔治亚瑟,继续煽动白人捕杀原住民,同时在原住民面前充当好人,堪称顶级“阴阳人。”

        甚至连殖民地大臣乔治莫里都谴责他这种政策。

        就这样,1830年10月,一条横穿全岛的封锁线,将剩下的塔斯马尼亚人驱赶到了塔斯马半岛上。

        1835年,一位叫鲁滨逊的传教士抱着对塔斯马尼亚人的同情,开始冒着生命危险,去森林中游说。他成功将最后一批塔斯马尼亚人,集中到了一个叫佛林特斯的小岛上。

        这时,原本六千多人的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已经只剩下203人了。

        再后来,这203人,也因为殖民者带来的传染病而接连死去。

        1876年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人死去,她叫楚格尼尼。

        她出生于1812,刚好是动乱的时候。童年时期,她就一直跟着家人颠沛流离,在森林里东躲西藏。

        后来,十几岁的她经历了诸多不幸:父母和姐姐都被杀害,自己多次被强暴,未婚夫在阻止的过程中也被杀死。

        年轻时的她,也曾经参加过反抗殖民者的队伍,也遇到过好心给她治病的白人医生……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她的种族就只剩她孤单一人了。

        她临死前祈求殖民者,不要解剖她的尸体,不要展览她的尸体!希望将她火化后的骨灰撒入大海。

        当然,她的遗愿并没有达成。作为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人,她的遗体还是被殖民者给挖了出来,制成了标本。

        1904年正式陈放于塔斯马尼亚博物馆。

        一直到1976年才被火化,刚好百年。

        这段过往也成为人类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一篇。

        浏览完塔斯马尼亚人的悲运。

        李辞辛如同寒冬腊月里吃了一大坨冰。那种凉意由内而外散发出来,让他不寒而栗。

        以往所见,都是人类对动物和植物的伤害。可这一次,却是人类对同类的灭绝!

        其残忍程度、恐怖程度都令人发指。

        当然,也许当年那些殖民者,从来没有把这些可怜的原住民,当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

        他不由得想起雨果在《致巴特雷上校的信》中写的那句:“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当年,被掠夺的华夏,在殖民者眼中也是如此。

        李辞辛平复着心情,继续打开了另一个任务目标,袋狼的命运。

        塔斯马尼亚岛上的袋狼和原住民一样,命运几乎就是其翻版。

        一开始,殖民者忙着对付原住民,根本没有功夫管袋狼。

        后来将岛屿大部分地区都占领后,大不列颠殖民者开始掠夺资源。

        他们刀耕火种,砍伐森林,开垦牧场,使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袋狼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破坏,人类带来的狗也加大了竞争,袋狼数量开始不断减少。

        可真正导致它们灭亡的导火索,却是一段莫须有的传闻。

        因为有殖民者农场的家畜被动物杀死,所以那些人开始传,一定是袋狼捕杀了家禽家畜。

        实际上根本没有证据显示是袋狼干的,唯一的图像记录,也只是一个袋狼标本的摆拍。

        就这样,被扣上罪名的袋狼,开始被人所猎杀。

        1888年,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殖民者政府又是原来的配方、又是熟悉的套路,他们又发布了赏金计划:

        ‘捕杀一头成年袋狼可得到1英镑,一只幼崽可得10先令’

        从此后20年发出的赏金估计,约有2000多头袋狼被捕杀。而以塔斯马尼亚岛的资源来看,可能本来就只存有三千多头袋狼。

        在1909年时,殖民者政府只发出去了2英镑。

        此后几年人们没有再见过它。

        再后来,一个人叫埃利亚斯丘吉尔的猎人,运气非常爆棚,他在检查自己的陷阱时,捕获了八头袋狼。

        有六头已经死亡,他拿去领了赏金。剩下的两头被他圈养了起来。

        1933年,猎人将仅剩的一头活袋狼卖给了霍巴特(州府)的博马里斯动物园。

        这头袋狼的名字被后世称为“本杰明”,希伯来语的意思是:“南方之子”

        孤单的本杰明,给后世留下了三段珍贵的黑白影像。

        而它的死却非常荒诞,因为被放在铁丝笼里供人参观,太阳直直地炙烤着本杰明。

        加之饲养员忘了关兽园大门,本杰明根本没有阴凉的地方可以躲。

        被太阳曝晒了一天的它,在晚上气温骤降的时候,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袋狼这个物种的时间,也永远停留在了1936年9月7日。

        看完了两个任务目标的资料,李辞辛气得发出了蛇类的嘶嘶声。良久,他拖着身体,开始在岛上搜索任务目标。

        人比野兽要好找,经过十几分钟的游荡。他终于见到了塔斯马尼亚人。

        这些原住民的确长的个子矮小,皮肤黝黑,厚唇、塌鼻梁。他们不穿衣服,还是以部落的形式生存,用的武器都是石器、木头和贝类。

        这样落后的状况,难怪被一方面屠杀。简直就是停止了文明进化脚步,反观西方殖民者都已经有了枪。

        塔斯马尼亚人从石器时代开始,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不过他们能在这样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下来几十年,可见还是有优势的。

        李辞辛穿越来的节点是18世纪中期,这个时候,殖民者还没有大规模注意这里。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他必须在殖民者来临之前,让塔斯马尼亚人有点自保能力。不说一蹴而就,成为工业社会,至少不能沦为毫无还手之力的份!

        李辞辛记得,当年初中学地理的时候,大洋洲这篇介绍。塔斯马尼亚岛上是有铜矿的,还是质量不错的那种!

        守着宝山这么多年都没有用,太暴殄天物了。不然至少也得有个青铜文明了!

        看着部落里安逸的原住民,李辞辛爬上前,决定解除隐身。原住民信仰巫术,看到这么大一条蛇,应该会以为是神灵的。

        结果,他显现七米的蛇身,在场的人看到他后,都愣了一会儿,纷纷尖叫着朝林子里跑去!

        “诶!怎么都跑了。”

        想象的场景没有出现,李辞辛只好追了上去。

        不得不说,如果不是蛇的感知力强,光靠视力根本难以发现藏起来的塔斯马尼亚人。

        没多久,李辞辛顺利将这个部落的人都找了出来,赶到了一块空地上。

        用巨力和强腐蚀液展示了一番“神迹”,终于得到了这个部落的认可。

        装神弄鬼这招真是屡试不爽。

        两个月后,他终于收服了岛上二十个部落,共六千余人。成为了他们的“蛇神”。

        塔斯马尼亚人属于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美拉尼西亚类型,但是语系不详。

        好在有小宝的帮忙分析,更新了古人类语言转换器。语言毕竟具有一定的溯源性,没多久,他就能听懂塔斯马尼亚人一些简单的话语。

        接下来就是基建模板,朝文明进发!


  (https://www.biqukk.cc/85859_85859175/202263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