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卿卿不言 > 第19章 提醒

第19章 提醒


十月的时候,裴大将军从北境回朝,带回了北境与齐国的好消息。

        姜齐两国连年交战,总是战了和,和了战,这样维系的两国关系,除了姜国与齐国,便还有越国与卫国。天下纷乱,乱世中姜齐越卫四个大国两两相峙,保持着纷乱中的太平。

        姜国有四方军,其中最为雄厚的,是常年镇守北方与齐国边界的北境军。

        北境军的将领自打陈氏成了姜国之主后,便一直是裴家人来做。朝中武将也有眼红裴家的,毕竟北境军的军力最为雄厚,手握十万北境军军权,是武将都很向往的,不过他们都清楚,那个位子,不是谁都能坐的。

        除去北境军,次之的便是南境军,南境毗邻三国,最要紧的是与越国百里边境对峙,镇守南境的南境军将领,是永康侯叶述叶闻之。

        叶氏是前朝王室的姓氏,故而叶述也算是前朝王室遗族,先王惜才,又知叶述一颗真心只为黎民百姓,于是重用了他。叶述也很争气,他镇守南境二十年,越国军队始终不能越过姜越边境半步。

        有了南北两方战功赫赫的军队,东西两方便不那样有名。东境军和西境军来来去去换了好几个将领,先王曾说,这两方军队,不论是谁来统领都一样。换言之,裴家镇守北境三代,叶述驻守南境二十年不变,都是因为姜国再也找不出能够比肩他们的人。

        父辈荣耀,裴言承继得很好,陈知沅就不一样了。

        这件遗憾事,连文寿长公主这样名利看淡的人都忍不住感慨,永康侯夫妇可惜没能再有一个儿子,继承叶述的衣钵,将来也做南境军的将领。王君也不止一次对文乐长公主说,希望能有个侄子,将来太子登基,好有人辅佐。

        文乐长公主倒也不是没有想过法子,陈知沅早产体弱,为了全心照顾她,长公主多年没有再要孩子,直到陈知沅七岁那年,因为开始跟着裴言练剑,身子渐渐硬朗,长公主便打算再为她生一个弟弟或妹妹。

        那年秋天,文乐长公主怀了孩子,却因为那时她已经三十又一,难以保全胎儿,在三个月的时候不幸小产,此后再也怀不上了。

        陈知沅一直懊恼,若不是为了自己,兴许父亲母亲早就有了个可爱的儿子或小女儿,何至于等到年纪稍大,想要孩子却留不住呢。

        更重要的,是陈知沅不得不承认,她父亲的衣钵,再无人来承继了。

        此次裴大将军戍边归来,上报王君,说是齐国有意示好,暂缓了这些年断断续续地入侵边境的行动。王君大喜,虽不知齐国的转变是为何故,但一时间不必劳民伤财地悬着十万将士的性命镇守边境,总归是件好事。

        唯一不妙的,是裴大将军回来后,朝堂似乎变得有些微妙。

        先王在时,对于姜齐两国的态度,是能打便不会讲和,他深信唯有让敌人知晓自己并不好惹,他们才会束手就擒,不再无事生非,寻找麻烦。也因此,先王在时,朝中将领风头无二,一人之下的慕丞相见到叶述与裴大将军,也要先行行礼。

        那时候,朝中文臣过得很不快意,却又不得不忍下这口气,因为南北太平,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得到的。

        等到先王崩逝,王君继位,这局面发生了些许变化。王君自幼饱读圣贤书,心中常记着一个“仁”字,故而并不愿意见到各国大动干戈,也不愿见到生灵涂炭,简而言之,便是王君主和不主战。

        这些文官们便扬眉吐气,心中多年的愤懑找到了宣泄口,加上先王时南北两境伤亡惨重的战事已经结束,姜国与齐越多是暗自较劲的你来我往,到了王君时已是不愿再多惨烈战事,于是文官们纷纷表示,天下承平日久,姜国又何必再生战乱。

        这些话王君很是赞同,于是姜国重武慢慢变成了重文,王君继位来这四年,除却叶述与裴大将军外,其余的武将,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压制,陆陆续续调离临阳。

        不过陈知沅并不担心这样的压制会落到她父亲和裴大将军头上,除却无人可比的缘故,还因为王君打小便很听她母亲的话,是个很好的弟弟。

        裴大将军戍边之后,永康侯夫妇一起回到了文乐长公主的封地,整整四个月,朝中地位最高的将军与军侯都不在临阳,以慕丞相为支撑的文臣们便愈发势大。朝堂制衡向来不是姜国王室看重的,故而这个局面也没人在乎。

        可叶述在围猎之前回来了,裴大将军又带来了北境的好消息,这让已经洋洋得意多时的朝臣们有些紧张,颓靡的武将有些振奋。

        这些事陈知沅不太懂,只是她每次在苏照早朝后装作不经意地遇见苏照时,总能看见他眉头紧锁,很是忧虑。无怪他这副样子,身为慕丞相的门生,板正的文臣,此时怕是少有人能比他更多愁绪。

        当然,这里头并不包括裴言。

        裴言这几日也不大痛快,他年少血气,早看不惯慕丞相为首的文臣做派,在他眼里,唯唯诺诺全无男儿本色。他年少拜将,风光无限,虽说很是沉稳,但偶尔也有几分乖张,便又气恼那些遭受压制便一蹶不振的武将没什么血性。如今裴大将军回朝,裴言便想着要如何扭转现今朝堂的局面,虽不至回到先王那时的情形,但也不可一味与齐国求和,忍气吞声。

        王君并没有定下裴大将军返回北境的时间,这也就说明,临阳城就要波谲云诡起来。陈知沅十分讨厌这些政治斗争,她常想,为官者难道不是为百姓谋福祉便足够么,只要是为了百姓好,彼此的政见在天下大利面前,何必计较输赢。

        百姓不得安居乐业,姜国不得繁荣昌盛,诺大的朝堂之上,嘴皮子上的你争我吵,到头来都是输家。

        谁都不算赢。

        陈知沅在公主府闭门待了几天,没再去打扰苏照,也没去和裴言寻乐子,她晓得他们近来大概都会有些忙。这时候陈知沅便不得不庆幸,愚笨也有愚笨的好处,至少少了些烦心事,不必为此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陈知沅这清闲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这日她正在院子里拉着迟迟摆弄棋子,管事忙不迭地来通传,说是太子殿下到了。

        陈昀爱粘着陈知沅,在陈知沅出宫开府后,也总是寻着由头正大光明或是偷偷摸摸到公主府来,王君对此倒是清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了。

        前日陈昀已经来过,宫里进了些玉器,王君瞧着成色好,便要遣人送给陈知沅。陈昀下学碰巧遇到宫人捧着东西要出宫去,听说是给陈知沅的,便拦了下来,亲自送到了公主府。

        当朝太子亲自送王君的赏赐上门,陈知沅还是独一份。

        陈知沅收了玉器,想着陈昀到公主府来的时候实在多了些,身为太子,终究是该以课业为重,便难得正经地规劝陈昀,还是要少跑到宫外来才是。

        这话板正,陈昀愣了半晌,没敢相信这是陈知沅说出来的话。但他转念一想,阿姐今年已经十六,比从前沉稳持重了些也理所应当。不过如此沉稳的阿姐揍起自己来的时候,倒是烂漫如初。

        但毕竟是陈知沅说的话,陈昀自然是听的,所以这才隔了两日,他便又来了公主府,陈知沅很是诧异。

        陈昀人未到声先至,嗓门透过整个院子,嚷着:“阿姐,不好了。”

        陈北夏一口茶水呛在喉咙里,看陈昀喘着粗气跑过来,连忙放下棋篓问道:“你慌慌张张的是怎么了,课业没做好,王君要用家法收拾你,你来我这儿躲灾了?”

        “我可没心思同你说笑,阿姐,你要出事了。”陈昀额头上带着薄汗,从迟迟手里接过凉茶,一口气灌了两杯,才缓过来。

        这话听着不吉利,但陈知沅素来不拘小节,只是掏出绢子来给陈昀擦汗:“□□,你不至于这般咒我吧。”

        “我对阿姐还生不出这样的歹毒心肠,我长话短说。”陈昀坐下,面色郑重,看上去像是真的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今日文乐姑母进宫见了父王,闭门商谈什么,我觉得许是什么大事,便偷听了几句,谁知竟听见他们说要让你到什么地方去。我陆陆续续只听见什么封地,心下想,或许是要让你去文乐郡。”

        “不可能,近日并无大事,何必带我去文乐郡。”陈知沅不相信。

        陈昀有些着急:“我也只是听闻,所以赶忙跑来同你通气。阿姐还信不过我的耳朵吗,你赶紧想想,若是姑母找到你头上了,你该如何是好。”

        这边更是真的不能再真了,连陈知沅也忍不住蹙眉:“你这话倒让我心下不安,平白生出这件事来,没头没脑,着实奇怪。”

        陈昀没空与陈知沅出谋划策,起身道:“这番我是偷跑出来的,若是被父王知道,我可倒霉了,阿姐你自己想想法子,我先回宫了。”

        语罢不等陈知沅留他,又一溜烟跑得没了人影。陈知沅看着陈昀离开的方向,愁眉不展地思忖。


  (https://www.biqukk.cc/45848_45848126/216640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